◎馮焱東
一直以來我國房地產金融(不含按揭貸款)的總體格局是銀行開發貸款、信托、民間融資占主導,債市、股市、資管計劃、私募基金、典當、PE投資等方式為補充。
近幾年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今年6月底,債券市場總托管余額已達到39.5萬億元,是2008年底的近4倍,債券融資余額達到貸款余額的44.5%,債券已然成為我國第二大融資方式。
隨著債市的高速發展和去年債市對房企的開閘,債券融資正在改變房地產金融格局。
今年1~7月,房企在國內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出現井噴,據中信證券研究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有54家房企發布國內債券融資預案,再加上7月份萬達、龍湖等公司債的發行,1~7月房企債券擬融資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另據聯合資訊評估公司統計,2015年上半年,房地產企業中期票據發行規模同比、環比增幅均超過50%。
盡管去年房地產金融9萬億元左右的總體規模中,國內債券融資占比不到1%,但未來幾年各種房地產債券融資余額有望達到數千億元規模,占比將明顯上升。不過,債券融資門檻較高,外部評級達到一定標準的大型上市房企將受益,中小房企難以分享債券融資盛宴。
當前債券融資發展迅速,雖然規模還不是很大,但卻給房地產金融帶來各種優勢。
一是債券融資將進一步降低房企融資利率水平。龍湖今年已發債60億元,其中20億元債券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僅3.93%,20億元債券七年期的票面利率僅4.2%,雙雙創下今年以來同年期房地產行業境內公開發債利率新低,相當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七折多。中海地產7月發行了一筆6億歐元的海外債,期限4年,票面利率僅1.75%,創造了中國上市房企境外債的最低利率,僅相當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三分之一。
二是債券融資更加靈活。房地產開發貸款一般都要求土地或在建工程抵押,資金使用必須符合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規定,一般以受托支付方式根據工程進度分期放款,用途管理比較嚴格。而債券資金使用則靈活許多,一般不需要抵押品,可一步到位,也不存在受托支付問題。
三是債券融資加快房企的金融脫媒進程。以往房地產公司主要的融資渠道是銀行貸款,由于債券融資規模大、成本低、期限長、使用靈活,不需要抵押品,大型上市房企已有融資債券化的趨向。據筆者了解已有開發商計劃用債券融資取代全部開發貸款。
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后,各家銀行為規避風險把合作對象主要鎖定在大型房企身上,而大型房企卻開始依賴債市及其他直接融資渠道獲取資金,大有融資債券化的趨勢。
對于開發商來說,債券融資首先將進一步加快大型房企和中小房企的分化。近年來房企利潤一直在不斷下滑,融資成本高低對開發商利潤的影響越來越大,能發債的大型開發商優勢將更加明顯,房地產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其次,債券融資將優化房企債務結構,5年以上期限債券可以使房企負債長期化,減輕短期償債壓力。
最后,債券融資可促使房企更加重視財務結構的穩健性。只有評級得到較高級別的公司才能發債,且評級越高發債成本越低,所以發展與風險平衡的公司特別是低杠桿公司將更受債市青睞。在大型房企融資呈現債券化的趨勢下,高杠桿公司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模式。
?。ㄗ髡邽槊裆y行地產研究院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