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時代積極推進業務轉型的萬科,繼開拓物業、物流、租賃等業務后,又將目光瞄準了家裝市場。
8月24日,北京萬科和鏈家共同宣布成立新的獨立家裝公司“萬科鏈家”,新公司由北京萬科總經理劉肖將出任新公司董事長,其中北京萬科占股60%,鏈家占股40%。
實際上,此前萬科在其2014年年報中便指出,盡管未來十年中住宅仍是其主要業務,但為了保持公司的良好增長,并為之后的第二個十年發展期奠定基礎,萬科需要在這個十年內基本完成新業務的探索和布局,確定新的商業模式,公司正在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將加大裝修與智能家居等業務的探索力度。
而本次萬科與鏈家的合作,可以說便是萬科在裝修業務上的落地之舉。
有業內人士也想《證券日報》記者指出,“隨著新房市場拓展越來越難,開發商深耕房地產下游產業鏈來提升利潤也是大勢所趨。”
市場空間巨大
劉肖表示,目前家裝行業存在“三低一高”的特點,即低質量、低信任、低服務、高風險,“這個市場還有很多痛點沒有解決。”同時,隨著家裝行業從增量市場專向存量市場,一手房裝修開始轉向舊房裝修。這對于北京萬科和鏈家來說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北京現在有600多萬套存量市場,正常情況下8年到10年重新裝修一次,不管是家居的智能升級,還是對居住環境的變化要求,每年的市場是非常大的。”劉肖稱。
據悉,2007年萬科便進入裝修行業,并且提出了全裝修的概念。
“在過去的幾年里面,萬科一直遵循著百分之百裝修的道路。所以萬科的裝修策略是B2B起家的,我們做的就是整體裝修。在裝修的過程中也發現利用現有的外部裝修資源很難達到質量標準。萬科工程師比例在集團里面占45%,而整個行業平均工程師比例各個開發企業是15-20%,為什么有這個數字之間的差別,是因為如果僅僅依靠以個體為主的裝修力量,其實很難達到質量的標準。所以我們寧愿用這么多的工程師和工程質量的投入來獲得裝修的能力。“劉肖表示,”一個企業,能不能做精裝修全部的流程,不是一個經營戰略選擇,而是一個能力。所以從2007年到現在,8年的時間,應該說萬科得到了這樣的裝修能力,所以我們做了這樣的選擇“。
而鏈家則以B2C為起點涉足家裝行業。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透露,鏈家現在的年交易額已經達到2000億元,預計2017年將成為交易額達1萬億元規模的平臺,“對于鏈家來說,我們也希望在產業鏈里有更深入的延伸。”
品質放首位 短期不關注盈利
“萬科和鏈家都有自己的樓盤地圖,尤其是鏈家這邊掌握到數以百萬房源資源,他們對各個樓盤、社區的戶型都有數據,這對推出和設計家裝產品有非常大的優勢。”劉肖在談及與鏈家合作的優勢時說,“與之前萬科B2B領域的精裝修不同,萬科與鏈家合作的家裝業務會以B2C業務為發力點,抓住線下。最為關鍵的是,鏈家和萬科對房地產都有濃厚的情結,對線下都很尊重”。
據了解,在雙方敲定合作之前,鏈家其實就已經擁有一個約180人的家裝業務團隊,主要是為鏈家的自如友家業務服務,“鏈家的這個家裝業務團隊,可能在北京都能夠排進前五”。
劉肖表示,萬科和鏈家的合作是一種平臺的整合。這在于,一是一手房(萬科)和二手房(鏈家)的整合,二是生產領域(萬科)和流通領域(鏈家)的資源整合,同時裝修業務也是萬科和鏈家在業務生態鏈中的自然延伸。
左暉認為,在裝修領域,萬科和鏈家都還是新兵,希望通過合作能給消費者帶來一些價值和提供新的選擇,比如提升交易效率和提高服務品質。
而同目前如火如荼的O2O行業一樣,互聯網家裝行業也在將價格越壓越低,試圖以燒錢的方式擴大自己市場份額。對此,左暉表示,萬科鏈家更希望的是提供好的性價比,從長期來看會有盈利,但在短時間內不會是關注的重點。
劉肖也強調,對于萬科鏈家而言,品質是第一位的。“今年11月份、12月份,單月產能不超過500套,大概4億元至5億元的金額。”他透露,10月份新公司的家裝業務體驗館將正式對外開放,樣板門店位于東五環附近。“目前市場上好的家裝公司的估值都在300億元以上。”劉肖說,“萬科和鏈家合作的家裝業務,有望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和定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