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的海洋里采擷最精彩的浪花
《世界經理人》為此特別策劃了一期針對制造業的企業家和高級經理人群體的“投資意愿”調查,詢問他們未來一年內的投資計劃、方向,對長期投資是否樂觀,是否會轉行,甚至會否去炒股炒房等。
調研共收集了200份合格問卷,從調研的結果來看,雖然制造企業仍然面臨景氣指數不夠的煩惱,但廣大的企業家和經理人們還是非常爭氣,對本行業還是充滿熱愛。
招更多的人,建更大的廠房?不是這樣了!
首先有超過5成(52%)的受訪者表示未來一年的投資額將同比增大,也就意味著不管是短期投資(存貨、應收賬款、流動資金、臨時性工人招聘等)還是長期投資(核心人才、專利、廠房設備、品牌推廣等),超過一半受訪者還是愿意花血本的。但也要看到,有近3成(29%)的受訪者表示投資額會同比減少,可見很多企業的經營狀況的確堪憂。
在短期投資中,選擇“臨時性工人招聘”的受訪者只占20%,而選擇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共占65%,可見在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的大背景下,企業的投資已不再著眼于制造端的規模擴大,而是在經營端花更多的心思。
在有關長期投資的問題中,我們同樣發現企業已經從過去的追求規模,轉而追求“核心競爭力”,包括研發技術、核心人才、品牌等方面。當然,制造環節仍然是立企之本,70%的受訪者表示會投資于制造環節,但投資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藝流程、提高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
在被問及“是投資于本行業還是其他行業”這一“根本大問題”時,出乎我們的預料,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會是本行業(超過96%),看來即便“實業難做”,企業家們還是更愿意在本行業打拼、尋找新機會。
而在被問及“未來一年,貴公司是否會進行非生產性的投資,比如股市、樓市、銀行理財產品等?”有70%的受訪者表示不會,18%表示會,12%不確定。這一結果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股市在前一段時間上演了過山車般的表演,很多企業也趁勢融資上市、上新三板,或者被收購,這可能的確激起了企業家對股市的興趣。而房地產走出了過去兩年的低迷,開始復蘇,也重新擁有了投資價值。中國靠譜的投資標的非常少,企業作為經濟主體之一,同樣具有將資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因此有一部分錢投資于這些領域,也實為正常。
摘編自《世界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