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聯賽辦公室負責人張雄14日向媒體介紹了《CBA工資總額限制條款》(俗稱“工資帽”)討論稿的相關內容,其中各項條款還處于研究討論階段,工資帽”何時在聯賽中實施目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CBA工資總額限制條款》討論稿已經在上周進行的CBA聯賽委員會全體會議中進行了集體的討論,其中內容稱“工資帽”中對俱樂部工資總額的計算包括支付的工資、出場費、獎金、津貼等費用總和,“工資帽”的出臺可以“有效控制俱樂部工資成本,規避俱樂部財政風險,有效避免惡性競爭,均衡各俱樂部之間的實力,增加競爭提高聯賽的觀賞性。
在如何確定“工資帽”方面,各CBA俱樂部在辦理年度注冊的時候,同時向聯賽辦公室上報上賽季的工資總額(球員工資、出場費、獎金、津貼等費用),聯賽辦公室匯總各俱樂部工資總額后,擬定新賽季俱樂部“工資帽”的數額,擬定原則是在各俱樂部工資總額平均數的基礎上上浮一個百分比,具體數字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和NBA相似,如果俱樂部的工資總額超出工資帽,將向聯賽上繳有關的費用。超出“工資帽”的數額分幾個檔次,每個檔次按一定比例上繳費用,原則上該比例隨著檔次上升而加大。
如果俱樂部被發現在工資總額上有作假行為,將遭重罰。張雄表示,相關監管問題,聯賽方面以后可能會聘請比如注冊會計師、設計人員、律師等專業人員對俱樂部財務進行審計。
此外,CBA“工資帽”制度中也有特殊條款。如在超出工資帽的前提下,允許每個俱樂部有1-2名、連續效力若干年以上的特殊球員,他們工資的50%不計算入俱樂部工資總額超出工資帽的部分當中。還有就是個別俱樂部由于地域的原因,其工資總額在聯盟制定工資帽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上浮一個百分比。
張雄表示:“工資帽對俱樂部的運營是有幫助的,如果沒有工資帽,各家具樂部就可能在資金的競爭上顯得無序,這種無序的競爭最終會讓一些俱樂部產生財政問題,從聯賽來講,職業聯賽的核心就是運用各種規則手段確保聯賽各球隊發展處于均衡狀態,增加懸念,NBA就是這么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