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849元/平方米,環比、同比分別上漲0.30%、2.07%。銷售方面2015年10月重點監測的30個城市,成交面積環比上漲13.2%,同比亦上漲27.7%,一二三線城市同環比均上升。截至10月31日,監測的13個城市庫存面積再度回落,環比、同比分別下降1.6%、3.6%。
政策效果初顯 深圳暴漲32.66%領跑全國
整體來看,10月全國樓市翹尾升溫的原因包括:政策方面央行宣布自10月24日起降息降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購房成本、改善企業融資環境,“負利率時代”來臨的現實也推動了資金的轉移;企業方面,“銀十”作為傳統旺季,房企推盤在年度銷售目標和資金回款的壓力下發力推盤銷售,使得市場整體庫存壓力有所緩解。
據數顯示,10月份北上廣深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2019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65%,漲幅較上月擴大0.15個百分點。其中廣州、成都、重慶(主城區)、杭州環比下跌,其余城市上漲。上漲城市中,深圳、武漢漲幅超過2.00%。同比來看十大城市總體上漲6.65%,其中深圳暴漲32.66%領跑全國,上海同比上漲12.21%,北京比去年同期上漲6.44%。
而在二手住宅價格指數方面,10月份十大城市中僅重慶同環比有所下降,其余城市均同環比雙漲:深圳更是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0.68%,上海同、環比分別上漲15.6%和1.77%;北京同、環比上漲了6.07%、0.99%。
成交量冷熱不均 各地樓市仍然分化
縱觀百城房價整體數據,不同城市仍將分化,熱點城市房價或將繼續上漲,而庫存壓力較大或因人口、就業等因素需求增長不旺的城市將保持穩定甚至有所下降。銷售方面,今年“金九銀十”期間各地也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某中國房地產協會副秘書長對媒體表示,“目前一些機構的數據顯示一些三四線城市出現了明顯漲幅。這實際上是此前的補漲。未來區域房地產市場之間會出現越來越明顯的分化。” 他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國家對房地產業地位的再度肯定以及不斷出臺的房地產刺激政策對全國的整體市場都有利好刺激。因此出現了整體性的回暖。但是由于房地產區域性差別太大,不同城市出現不同表現。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些中小城市受到更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這些城市可能會出現人口凈流入減緩,產業萎縮等不利因素,這對當地房地產市場將帶來較大影響。但是一線城市對此的抗壓性將遠遠勝出。
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三高” 房企如何解套成焦點
這一預測鮮明地反映到了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中:以北京為例,根據中國經濟網住建頻道此前的報道,北京十月間掛牌出讓的經營性用地達到了16宗,起始價總金額超285.6億元。同時準備于十一月開始掛牌競價的經營性用地已經有14宗(截至11月2日)。北京土地市場的十月收官交易為豐臺區南苑鄉槐房村和新宮村的一宗地塊,經過97的輪舉牌,該宗地以85.95億元、配建5.6萬平米公租房的條件被中糧聯合體競得,這也是北京土地交易史上的第二高價,折合樓面價超過5萬元/平方米。
有人把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過熱的現象概括為“三高”:總價高、單價高、溢價高。對此有評論認為,一線城市雖然需求不減,但豪宅化的趨勢已經顯現了結構性的危機。遠超普通老百姓購買能力的豪宅項目過多,一旦形成“倒金字塔”的供應模式,就會產生結構性的問題。開發商一位高價搶地,豪宅需求若被嚴重透支,如何解套已然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