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立冬。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樓市也似乎進入了“冬眠期”。不少項目對于推盤的意愿已經明顯減少,而在售的項目除豪宅外,也很難看到其他的產品類型。在推盤減少的背后,開發商所考慮的也正是為來年備足貨源。
10天入市項目不足10個
北京樓市供應量的持續減少使得不少購房人越來越覺得房子難買。而正是低供應量的背景讓市場陷入了成交低點。
根據北京市住建委官網數據顯示,11月上旬,僅有7個項目獲得了預售許可證,其中還包括了1個自住型商品房項目。而其余入市的項目密云、懷柔占據了3席。由此可見,北京樓市供應已經進入了今年以來的最低點。
在此前,有數據機構統計,11月北京計劃上市的新盤僅有22個,是自5月以來近6個月的供應新低。但事實上,11月能否達到22個開盤的項目也成為了疑問。據記者了解,明確在11月開盤的項目事實上僅有15個左右,這其中大戶型住宅成為供應主力,商住項目占到半數。
據了解,目前有望在11月入市銷售的,除去上述已經獲得預售許可證的,還包括朝陽區的保利首開·天譽、西城區的璽源臺、豐臺區的首開·璞瑅公館、海淀區的北京城建世華龍樾、大興區的國韻村這5個住宅項目,還有順義區的空港國際和ID CITY艾迪城、大興區的眾美·MIMO公館和萬科天地、石景山區的中海·金鑫閣這5個商住項目,而其余項目尚未給出明確的入市時間。
高端盤活躍 中端盤稀少
在供應的產品上,豪宅依舊占據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上述樓盤中,其中城八區中的西城、朝陽、豐臺、海淀共有4個高端住宅項目預計入市,這些項目的報價在6萬元/平方米或6萬元/平方米以上;此外還有各郊區縣的低端住宅及商住類項目,價在1.5萬元/平方米至2.5萬元/平方米左右;而報價在3萬元/平方米至6萬元/平方米的面向中端客群的住宅項目僅國韻村一個。
談及北京新盤入市量的減少,高端化是一個不得不提及的事情。而正是因為高端化,北京五環內區域的供應產品也已經以豪宅為主,這也使得北京的成交與入市趨于減緩。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五環內的簽約均價達到了52499元/平方米,從2010年的3萬元左右上漲到目前的“5萬+”,未來北京五環內市場已經進入高端化,未來入市速度以及去化率都不可能太快。
此外,2015年以來新房市場成交量呈現“倒U”型走勢了。對此,鏈家網研究院李巧玲表示,經歷了3.30新政后的大漲,成交量在今年7月到達頂峰,8—10月逐漸回落。她認為,成交的繼續回落,一是前期需求集中釋放對后期造成透支,加上政策刺激效應越來越弱,對成交的帶動也大不如前。二是,供應的回落,2015年以來供應一直偏低,且年內累計供需比一直低于1,供需矛盾緊張,需求釋放受到抑制。
業績完成好 推盤意愿小
由于需求與供應的原因,讓北京樓市進入了寒冬。而另一方面,房企銷售額達成也成為了入市項目減少的原因。
“今年理論上再賣2套就能完成全年的銷售任務。”海淀某在售樓盤的銷售負責人說道,“而來年,因為所銷售產品的不同,加之有漲價的意愿,為此后續的產品在明年才打算入市。”
這位負責人認為,目前的市場幾乎是被豪宅所占領,因此中低端的樓盤需求量一直保持著相對旺盛的態勢,但由于供應少,因此銷售的速度非常快,這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銷售任務。為了保證后期仍有房可賣,所以選擇暫緩入市。
正如上述人士所言,截至10月底,根據世聯行的統計已有不少的房企完成了絕大多數的銷售業績。據統計,已有14家房企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80%以上,保利置業、龍光地產、華潤置地4家房企更是已經完成了全年目標的90%以上。而恒大地產更是在日前發布數據稱,已提前完成1500億全年目標。
而在另外一份由克爾瑞統計的數據中,截至三季度末,多數房企已基本完成了今年的銷售目標。根據榜單顯示,龍頭房企項目的銷售情況較好,業績同比均保持穩定增長,比如恒大地產同比上升33%、華潤置地同比增長40.8%等。由此可見,北京樓市無論是需求端還是供應端都已經在今年得到了大致的滿足,為此,也就造成了北京樓市供應量減少。本報記者 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