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市城建委和中南建筑設計院聯辦的“生態新城建設論壇”上,法國專家安東尼詳細解讀了剛剛完成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總體規劃。該生態示范城位于蔡甸區,是中法兩國政府合作建設項目。明年3月,這份總體規劃將呈報國務院審批。
特意選址三大開發區之外
中法生態城選址蔡甸區城關與主城區之間,東到蔡甸區界,南抵后官湖,西達蔡甸新農地區,北至漢江。核心區規劃面積32萬平方公里。
安東尼說,在選址時,特意選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三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之外。大武漢80%的財富,靠這三個經濟開發區創造,生態示范城的產業定位,就是希望為這些開發區的工業提供創意產業、生活藝術、銀發產業等法國特色的補充服務。武漢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為48%,遠遠低于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5萬人將入住生態示范城
安東尼說,生態示范城的建設將從核心區域開始,呈放射式發展。32萬平方公里的核心區,規劃入住人口19萬。發展到120萬平方公里區域后,入住人口將達35萬人。按照中國60%的人口為就業人口測算,生態示范城要創造11.4萬至21萬個工作崗位。
示范城內有先進的交通系統。這座未來城市將最大限度優化公共交通系統,汽車出行僅占整個交通系統的10%。居民走出家門300米,就能接駁到公共交通系統。城內將建一座高鐵站,公共交通系統將與高鐵站對接。
生態示范城內采用小街區方式安排生活區,每個小街區面積約200米×200米,像一座小島,里面是樓群,四周是街道。示范城內,還會安排20%的保障房。
從農田到餐桌不超過6公里
生態農業將是生態示范城一個很大的亮點。
在建設示范城時,不僅現有農田不會被占用,在城市內部也會發展農業,生產蔬菜水果,使城市農產品部分實現自給自足。
按照規劃,城內有2768公頃的土地將被用來發展生態農業。同時,10%房屋的屋頂上將建城市農場或立體農場,生產水果蔬菜。
城內自產蔬菜水果,從農田到餐桌,距離不超過6公里。
記者明眺生 王愷凝 實習生張思 通訊員許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