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股行情即將收官,在注冊制臨近的背景下,漲幅巨大的次新股雖然也大幅回落,但是,次新股仍然是全年表現最好的板塊。機構人士感嘆:“次新股更小、更新、更炫。”
耐人尋味的是,今年股指經歷了慘烈的震蕩過后,當塵埃散去,投資者不難看出,市場的喜好并沒有泯滅,尤其是次新股行情演繹得相當地激烈。武漢晚報記者盤點次新股的走勢后發現,其表現可以說是“亮瞎眼”。
本年度,翻倍、翻N倍的牛股成批誕生;還有一批超級大牛股跨越了周期,兩年累計漲幅逾10倍的個股就有26只,其中,6家公司最大漲幅超過了30倍。從這些10倍股的構成看,創業板占22席,中小板占4席。
股票上市一年后投資時機較佳
新股上市一年后稱為次新股。
對于此類次新股投資機會的把握,光大證券研究員指出:新股上市一年后投資時機較佳。整體來看,新股上市一年內難有較好表現,但上市一年后開始跑贏大盤,累計超額收益轉正并持續增加。新股上市一年后買入并持有兩年的累計超額收益達到50%以上。另外,新股上市后一年內累計超額收益大于0的公司家數占比僅35%左右,但從第二年開始這一比例逐漸增加至第三年底的近60%。總體來看,新股上市一兩年后均能獲得相對超額收益。但在牛市階段,新股超額收益出現較早;在熊市階段,新股超額收益出現較晚。此外,在新股發行暫停時期,新股上市后相對表現較為明顯,主要來自次新股的稀缺性。
統計結果表明,新股上市一年內往往表現相對弱勢。主要原因為:新股上市前業績增速普遍較高,但上市第二年就大幅下降至7.3%。之所以業績變臉,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IPO之前的“過度包裝”所造成。
10倍股的起飛點大多集中在上市后一至兩年。10倍股中最低價出現在上市后100-500個交易日內的家數占比達六成。之后,次新股更具成長性和高送轉潛力,會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關注。
重點關注10只次新股
臨近年底,從熱點布局來看,次新股依然是重頭戲。中航證券分析人士認為,這個群體集中了大量的大行業、小公司品種,從資金的運作來看,市場對這類品種的預期相對較高,走勢明顯強于其他個股。
記者在盤點中也明顯感覺到次新股節節攀高,股價是一天一個變化。
從以上數據也可看出,對于此類股買入時機很重要。尤其在注冊制背景下漲幅巨大的次新股或率先被波及,存在回落風險。因此,建議股民一定要結合大盤形勢,注意板塊輪動規律,順勢而為。
光大證券研究員對2014年初至今上市的318只次新股做了篩選,一共篩選出了10只相對標桿品種,建議重點關注(見下表): 記者張應理 制表陶剛
股票名稱 股票代碼 流通盤(萬股) 歷史最高價(元) 現價(元) 行業
信息發展 300469 1670 167.87 134.47 食品溯源信息化龍頭
神思電子 300479 2000 116.20 108 智能身份認證終端
創業軟件 300451 1700 268.88 211.88 互聯網醫療
眾信旅游 002707 16434 204.86 52.62 出境游
康拓紅外 300455 3500 80.67 49.70 鐵路機車安全檢測
博世科 300422 3100 155 50.15 污水處理全產業鏈
楚天科技 300358 7327 73.30 41.82 醫療機器人
邁克生物 300463 3750 297.30 114.06 體外診斷
唐德影視 300426 4000 201.96 88.62 精品電視劇
迅游科技 300467 4000 297.30 109.30 網游加速
10只潛力股基本面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