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37萬買的房,合同上房屋用途明明寫的是“住宅”,但在房管局的備案信息中,房屋用途卻是“公寓”,購買者田先生發現后先驚后氣,“在產權年限和日照長短上,住宅和公寓肯定不一樣,他們這是做手腳欺騙消費者,我們要求換房。”
可讓田先生更沒料到的是,就在前天下午他找樓盤售樓部協商時,售樓小姐周女士卻用了一種非常武斷的解決辦法——后者趁田先生及其家人不注意,私自將田先生的合同拿走,并更換成一份全新的合同,合同上房屋用途已變更為“公寓”。所幸這一幕被監控視頻拍下,等警察介入調查后,周女士只得承認,“為了避免賠償損失,才做出換合同的舉動?!?/p>
“住宅”變“公寓” 業主要求換房
在錦江國際花園買下新房后,田先生一直沒留意過房子的用途,到底是“公寓”還是“住宅”。直到去年10月的一天,母親楊女士提醒他,說她所在小區的業主群內,有人討論房屋用途性質,“公寓”有諸多不如“住宅”的地方,他才把購房合同拿出來看了一下,上面白紙黑字寫著“住宅”?!按_認了之后,我還喊我媽放寬心,我的合同沒問題?!碧锵壬f。
雖然嘴上說沒問題,但田先生心里還是有些沒底——這畢竟是他拿來做婚房的房子,慎重點總沒有錯。他便找樓上樓下的鄰居了解,竟發現自己房屋所在的樓上樓下,房屋的用途都標注的是“公寓”,唯獨只有自己這一戶標的是“住宅”。
“我當時就打電話給售樓小姐周女士,問她我的房子到底是‘住宅’還是‘公寓’,她就跟我打哈哈,說肯定是‘住宅’?!碧锵壬貞洠芘空f合同沒問題,但他隨后在網站上查詢,發現自己房屋在房管局的備案信息里,房屋用途一欄確實寫的是“公寓”。
田先生說,他聽別人介紹,“公寓”同“住宅”相比,公寓在日照時長和產權年限方面都不如住宅,而去年4月買房時,正是該樓盤銷售尾期,周女士拿一式八份合同來讓他簽時,他也沒有細看房屋用途這一欄,對方也沒有強調?!八麄兺耆锌赡苁枪室庾鍪帜_,欺騙我們購房,所以我們要求換房?!?/p>
趁業主不備 售樓人員偷換合同
田先生一家最早提出的換房要求是:面積和現購房屋一樣,但是房屋性質要是“住宅”。
“但他們就不承認錯誤,說就是一個小事,一張紙兩個字的差別,換掉就是了。”田先生說,經過兩次協商,售樓方做了一點妥協,答應免他們一年物管費,這離田先生的要求很遠,雙方還是不歡而散。
7日下午3時許,田先生帶著家人第三次來到售樓部,要求對方協商處理。
“我們一到,她(周女士)就引我們坐下,站在一旁賠禮道歉……”田先生的母親楊女士回憶,不久田先生手機響了,田先生隨手把合同放在桌上,自己站起來走到一邊接電話,媳婦兒也跟了過去,她的注意力也跟著兒子去了,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我打完電話回來,發現周女士不見了,放在桌上的合同也不見了。”田先生一家又急又惱,尋遍整個售樓部不見人影,只有二樓一間小屋反鎖著門,田先生懷疑其藏在里面,但是敲門又無人來應,惱怒之下,田先生開始踹門,大約三四分鐘后,門開了,周女士走了出來,遞給田先生一份購房合同。
“房屋性質改成了‘公寓’,合同一看就曉得不是我們的?!睏钆空f,在拿合同來協商前,她還有所準備,不僅把所有合同內文照了相,還把合同封面撕了道小口,但周女士遞來的卻是一份全新的合同。
田先生介紹,隨后,他想進屋去找原來的合同,而售樓方則攔著不讓,雙方很快起了抓扯,當地派出所民警隨即趕到現場。民警發現,售樓部一樓的監控視頻,拍下了田先生站起來打電話,周女士迅速拿走合同閃身上樓的片段。
經過警方詢問周女士終于承認自己拿走了田先生的合同,撕掉了其中房屋用途那一角,遞給田先生的是一份更改過用途一欄的全新合同。
雙方和解,售樓方將賠償業主4萬元
周女士表示,當初和田先生簽訂合同時,一式八份合同全部出現了打印錯誤,房屋性質一欄本來都該是“公寓”,卻被誤印成了“住宅”,她拿走合同就是想將房屋用途改回來,因為田先生正以此事要求公司賠償,而公司則會讓她一人承擔該賠償,為了避免賠償,所以她才拿走了合同進行更改。
昨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聯系上該售樓項目部營銷總監,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只是回應說周女士拿走合同并進行更改,是她個人的行為,公司并不知情。而房屋用途出錯一事,也并不存在欺瞞意圖?!八I房的時候,還不是銷售尾期,他的合同雖然標錯為‘住宅’,但是價格和樓上樓下的‘公寓’價格差別不大。而且,無論是‘公寓’還是‘住宅’,在我們樓盤產權年限都是七十年,水電氣收費標準也一樣,主要只是日照長短有區別?!弊蛲?時許,成都商報記者從田先生處獲悉,雙方在第四次協商中就解決方案達成一致意見,該公司同意賠償田先生人民幣4萬元,而田先生則將不再追究。
律師說法
購房者可要求 撤銷購房合同
遇到此類住房用途性質糾紛,到底該如何處理?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馬鈴律師認為,根據成都市《關于“公寓”建設管理的若干規定》,公寓在日照時間、部分區域的間距控制標準上無法達到住宅標準,且在產權登記時會明確為公寓。但是該售樓公司的做法,則對購房者的居住體驗和再次流轉變現有重大影響,所以開發商將公寓謊稱為住宅出售的行為是違約行為,購房者可以受到欺詐為由,要求撤銷購房合同,返還購房款,并追究開發商的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