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股市連續下跌,地產股同樣沒有幸免。有跡象表明,為扭轉市場信心,回購股票很可能成為越來越多房企的選擇。
碧桂園控股日前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定回購最多10%的已發行股份,涉資約58億元,這是碧桂園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股票回購計劃。
去年7月,地產股票全線下挫,眾多上市房企掀起一場空前的回購潮。從目前情況來看,繼碧桂園之后,很可能有更多房企會加入回購股票的行列。一方面,開發商股票回購對于市值提升具有重大刺激作用,有助于提升市場的信心,扭轉股價下行趨勢。同時,面對資本市場上咄咄逼人的“野蠻人”,回購股票可以進一步鞏固大股東的企業控制權,令外來資本收購成本大增,放棄敵意收購,避免重蹈萬科的覆轍。
又遇回購契機
面對股市的低迷,通過回購股權來穩定市場信心越來越被房企所看重,這一次則輪到了坐穩千億房企的碧桂園。
據碧桂園近日發布的公告稱,鑒于公司股價被市場顯著低估,碧桂園董事會決定回購最多不超過10%的已發行股份,這是碧桂園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股票回購計劃。
計算顯示,如果10%股權全部回購,按照近日碧桂園收盤價計算,公司將耗資約58億元左右。
碧桂園于公告中稱,經評估后,公司相信以現時的財務資源能進行建議回購股份,且仍能于本財政年度維持穩健的財政狀況,持續公司的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基本面仍較好,但房地產板塊受到A股市場下跌的影響在加大,加上年初通常是樓市銷售淡季,短期內地產股出現震蕩仍不會讓人意外。
2016年新年以來,上證指數一周內跌幅達到10%,恒生指數同期跌幅達到6.67%。面對股市連續大跌,地產股也無法幸免。
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開發商股票回購對于市值提升具有重大刺激作用,有助于提升市場的信心,扭轉股價下行趨勢。一旦股市持續震蕩,越來越多的房企將繼碧桂園之后,加入股票回購的行列。
啟動回購為護盤
“回購股票已經成為上市房企應對股市危機的重要工具。”一家房地產代理機構負責人表示,去年7月恒大以此成功實現股價逆襲。當天,恒大在股價暴跌3分鐘后就啟動了回購,穩定了自己的盤面。恒大當天用14.75億港元(約合11.82億元人民幣)回購了3.74億股,占已發行股票的2.39%。當時恒大股票在開盤后一度跌19%的情況下迅速拉升,并在午后實現了上漲19%的超級大反轉,最終以3.19%的漲幅收尾。
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15日之后股市大幅波動,兩市停牌公司總數已超過1200家。當時包括萬科、新城控股、旭輝地產等紛紛啟動回購股票計劃,對抗股價下跌是開發商啟動回購股票的直接原因。
據萬科A于2015年7月發布的回購方案,公司擬在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100億元、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13.2元每股的條件下進行回購,若全額回購,預計可回購股份不少于7.58億股,占公司回購前已發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6.86%。
去年11月,包括南京高科、常寶股份、京投銀泰等知名企業在內,共有2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回購股份的進展公告。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企業希望通過回購A股表明股票具備潛在收益;同時,此時回購A股相對處于價格低位,能夠降低股權收購的成本。房地產上市公司對自家股票展開“自救”,通常情況會產生較好的效果,房企適時地回購股票對增強市場信心,穩定公司股價有積極意義。
抵御“野蠻人”利器
不容忽視的是,回購股票也堪稱抵御資本市場上咄咄逼人的“野蠻人”的有效武器。
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增加市場信心,房企可以通過回購進一步增加企業持股比例,鞏固大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令外來資本收購成本大增,從而打消其成為企業大股東,進而取得公司掌控權的圖謀。
“多數發布回購計劃的房企,都在回購實際執行上進展緩慢。”一位財經界人士表示,當初萬科啟動百億回購計劃如今到期僅執行1.6億元,進展十分緩慢。這也使各界人士認為,在遭遇寶能系連續舉牌后,讓萬科管理層被動的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從當前萬科股價來看,當初制定的回購價格上限為13.7元/股,看似過于保守。但在去年7月,萬科當初給出的回購價格并不算便宜,只是寶能系的速度令萬科始料未及。實際上,統計顯示,之前發布回購計劃的企業大多執行回購額度極少,甚至回購股份數量為零的也大有人在。
“萬科的前車之鑒將給眾多房企以啟示。”有專家表示,開發商認為通過發布股權回購計劃,以及少部分回購后,短時間內股價會有一個提升,從而改變當下被動局面,之后回購執行動力就明顯不足。但萬科的前車之鑒將給眾多房企以啟示,一旦企業面臨野蠻人在側的風險,回購執行就顯得尤為關鍵。否則將難以構筑有效防火墻以抵御野蠻人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