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耿諾
房價一直漲,而享受契稅優惠的“普宅”門檻卻沒有調整,這使得五環內近半新建商品房成了“豪宅”,要按照非普標準全額繳納契稅。日前,中原地產發布了相應的統計數據,而記者核對北京建設網預售許可專欄后發現,扣除兩限房、自住房以外,城六區純商品住宅的預售價幾乎已經普遍超過“普宅”標準。
非“普宅”契稅多交一兩倍
2014年10月8日,已經3年未動的普通住房標準進行調整。五環內單價39600元/平方米、總價468萬元以里的房屋,五環到六環單價31680元/平方米、總價374萬元以內的房屋,六環外單價23760元/平方米、總價281萬元以內的房屋,只要面積不超過140平方米,就可以被認定為普通住房。
而且當時要求,單價、總價兩個標準符合其一即可。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整后,享受到普通住房稅收優惠的購房家庭比重擴大到90%以上。
按理說,契稅應該是房價的3%,可如果面積不高于90平方米,又是首套購房,那購房人就可以享受僅繳納總價1%的契稅打折優惠。如果面積在90.01到140平方米之間,還是首套房,那購房人繳納的契稅稅率為1.5%。
這么算下來,如果一套五環內總價468萬元的房產,是否屬于“普宅”,其契稅繳納額最多會差9萬多元。
房價漲得快標準沒“趕趟兒”
“最近這房價有點猛,去年我們咬牙花300多萬買的二手房,已經漲了100萬了。”家住朝陽區的徐女士喜滋滋的,慶幸自己下手及時,少花了100多萬元。
但還沒來得及買房、換房的人,就沒這么高興了。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雖然2014年普通住房標準寬松了,但在2015年,被認定為普通住房的比例依然越來越少。
數據顯示,除了別墅這種肯定屬于“豪宅”的住宅,全市2015年成交的50892套住宅中,有8933套被認定為非普通住房,占比達到了17.6%,而在2014年,扣除別墅的“非普”占比只有14%。
尤其在五環以內,被認定為非普通住房的新建商品房比例達到了47.7%,2014年該比例只有32.1%。就連六環外,被認定為非普通住房的新建純商品房,比例也達到了8.9%。
據了解,上次調整的依據為2013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平均交易價、即單價22000元/平方米、套總價260萬元/套。而2015年,全市新建純商品住房的成交均價達到了29782元/平方米,五環內的商品房成交均價超過了5.3萬元/平方米。
新房太高端只能買二手
新房的價格一路躥高,這可苦了想買新房的人們。打算在2017年迎娶新娘子的北京市民陳先生,從2015年6月開始看房,卻發現五環內幾乎沒有他能承受的新房了。
記者調取了去年領取預售許可的朝陽區新建純商品房項目資料,發現這些房源的價格確實不菲。位于東壩的天璞家園,單價最低的一棟樓已經賣到了8.33萬元/平方米;來廣營的潤景茗苑均價也到了7萬多元;要是扣除自住房,貼近五環的區域純商品房里最便宜的可能是來廣營的臻園了,預售價最低5.8萬元/平方米。整個朝陽最便宜的純商品房樓盤是位于朝陽和順義交界的麗來花園,每平方米單價最低為3.28萬元。
“新建商品房的價格漲速快過二手房,這就使得購房人不得不轉向二手房。去年一年,純商品房的成交量達5萬套,而二手房全年簽約達到了19.6萬套,幾乎達到新房的4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