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二胎生孩子,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生命過程。可大S這個二胎寶寶的誕生,卻注定不平靜。這兩天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新聞就是,39歲的大S因為打麻醉藥降低生產疼痛,結果癲癇發作,甚至一度因此住進加護病房。
究竟是疼痛導致癲癇,還是麻醉藥過敏,甚至是懷孕本身所致?所有計劃懷孕的、正在懷孕的,或者正準備生二寶的女性,都很需要看看醫生們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癲癇
懷孕不增加額外癲癇風險
在接到記者的采訪電話時,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王凌玲副主任醫師還特意搜索了一番相關新聞。她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看到大S主治醫生的發言,所以她所遭遇的到底是不是癲癇還未可知,“其實也不排除是突然疼痛所導致的意識障礙,比如痛性暈厥。”
不過,撇去大S本人的情況不提,懷孕、疼痛、藥物這些因素到底會不會誘發癲癇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如果你本身沒有癲癇病史,那么正常的懷孕過程并不會額外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王凌玲說,通俗來說就是,正常懷孕和癲癇發作不相干。
要在孕期中警惕癲癇發作的,主要還是那些本身就有癲癇病史的人群。“比如本來就有癲癇病史,控制又不好,在孕期還擅自停藥,那么癲癇發作風險肯定會增加。又或者在孕期過度疲勞,有嚴重的失眠、焦慮現象,那么這種睡眠剝奪確實會增加癲癇患者的發作風險。”
王凌玲告訴記者,醫生們現在在門診也經常遭遇一些本身就有癲癇病史的女性,她們通常關心的就是兩類問題,一個是癲癇是否遺傳,另外一個就是癲癇藥物是否會影響胎兒。其實,癲癇本身的成因很復雜,少量有明確家族史,除本人外在親屬特別是直系親屬中也有多位患者存在的,這類癲癇確實有遺傳風險。但如果并沒有明確家族史,那么除非通過基因檢測明確存在相關的基因突變或隱性遺傳,否則癲癇遺傳給下一代的概率很小。
此外,對于癲癇患者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懷孕前就將癲癇控制好,這樣醫生會讓當事人停藥備孕。但更多女性患者并不具備這個前提,此時仍然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子癇
健康孕婦過勞也可能突發
除了癲癇,還有一種疾病也會引起和癲癇相似的一些癥狀,比如昏迷和抽搐,而它也是孕婦最要小心的,這就是子癇。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醫師蔡滿紅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妊高癥,有慢性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和先兆子癇等。在整個孕期過程中,這都是醫生會高度警惕的一類問題。因為一旦子癇出現,死亡風險是非常高的。南京市婦幼這幾年遇見的少數幾例先兆子癇患者,都非本地患者。
子癇的危險因素也比較復雜,高齡產婦屬于高危人群,在整個孕期過程中都會被特別“關照”,另外,本身就有妊高癥、高血壓、肥胖等問題的女性,也是高危人群。而在季節交替、溫度變化大的時候,也是疾病容易發作的時候。
但是,只要在孕期過程中按照要求定期檢查,排除妊高癥等疾病,身體狀況良好的孕婦,突然出現子癇的可能性還是非常低的,大多數孕媽咪也不用緊張。只有一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我們也發現,如果在睡眠極度缺乏、持續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即便之前完全沒有這方面問題的健康孕婦,也可能在突然遭遇某一個刺激——比如溫度變化或者疼痛時,出現突然的子癇發作。甚至有的孕婦只是因為一個溫度偏低的便盆被塞到身下,就突然發作的。”蔡滿紅說,這種突發性子癇本身很少見,對于健康孕婦來說,只要避免持續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就可以有效預防這種突發意外。
止痛
藥物過敏癥狀屬皮疹最多見
那么,藥物過敏會不會讓孕媽咪突然出現癲癇呢?對此,幾位專家的回答也是“NO”。
王凌玲告訴記者,一般很少聽說有止痛藥或者麻醉藥誘發癲癇,倒是有個別藥物比如精神類藥物,不良反應確實包括了“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但這類藥物范圍比較小,孕婦在孕期幾乎不可能接觸到。
南京鼓樓醫院專業疼痛藥師謝菡則告訴記者,目前從臨床登記的藥物不良反應病例情況來看,止痛類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還以皮疹最為多見,其次就是發熱,較為嚴重的則是哮喘這一類過敏表現,更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休克。但癲癇病例倒是很少聽說。而即便是對某種止痛藥或者麻醉藥過敏,只要及時發現并更換藥物類型,一般不會引起嚴重后果。通訊員 徐曉蓉 王娟 錢瑩 金陵晚報記者 朱菁菁 實習生 張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