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28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門業博覽會在永康舉辦。對占據中國防盜門總產量70%以上的永康市來說,這次的博覽會無疑將是一場財富井噴的產業峰會,既是產能改造升級的嘗試,也是擁抱互聯網+的契機。如何開啟“二次飛躍”之門,找到新的發展契機,成為了眾多門業企業掌門人參加本次門博會的頭等大事。

門類輝煌成就永康至高工匠精神
起步于1997年的永康門業,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如今在企業數量、產量產值、行業管理、技術提升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同類城市的工業經濟發展最高沿,永康全市擁有445余家門產品生產企業,2015年,門業總產量3700萬樘,產值167億元,比起國內其他城市,發展速度之快恐無前者。
門業工匠難逃產業升級壁壘
然而,雖然發展快速,但也不可避免面臨產能過剩、增速放緩的局面,傳統模式不再具備競爭力,行業發展屢屢遭遇瓶頸。永康門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內外倒逼”是當前門業發展的一個困局。“國際市場上,面臨著東南亞國家的低成本競爭和發達國家品牌優勢的雙面夾擊,國內市場上,又遭遇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產品附加值不高,利潤率低的尷尬局面。”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產能過剩、勞動力不穩定、轉型升級缺乏資金支持等問題也約束著門業企業的發展,不少企業在這樣的環境迫使下更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倒閉風險。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如何把握好積極運行的轉折點,是每家企業目前所碰到的難點。”對此,上述負責人稱。

供給側改革助力突圍
今年,供給側改革的橫空出世,給門業發展注入了無限動力。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品質,生產出更多高品質、高端化、智能化的產品成為了門業企業突圍的一項選擇。在本次門博會上,不少的門業企業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實行精品戰略,賦予門產品高科技新形象,改革延伸包括增強門的安全防盜性能,裝置懸浮鎖芯、不可復制鑰匙、高科技智能鎖、可監控視像鏡頭等,將產品定位為中高端用戶,試圖將科技與門業的結合作為二次飛躍的發力點。CEI長恩實業董事長賴文坤指出,供給側改革政策實施就是為了讓消費者擁有高品質的產品,特別是在小區開放后,戶主對高品質的追求更趨向高性能的防盜門鎖產品,在鎖芯上下硬功夫、在鎖具上深研發,將科技智能的要素注入門具的生產配套中,這是當前廣大房產樓宇開發商在采購門具時最為看中的要點,像華遠、中信、方興、萬科等巨頭企業都在布局智能地產項目,門業企業要想在當中分得一杯羹,高端化、智能化未必不失為未來方向。在本次門博會G區128-130展位上,CEI也展出了其最新研發的兩款門具配套產品五彩鎖懸浮鎖芯、核桃智能鎖W2。據了解,在透徹研究了產業發展趨勢后,CEI攜此新研發的高性能鎖具產品助力門業企業突圍,共謀發展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