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高報價是絕對沒人看,維持報價是可能沒人看,調低報價也許才有人看。”這幾天,經紀人李成(化名)不停地和買房人念叨著他的“看房寶典”。來自中介機構的監測顯示,5月中上旬,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繼續萎縮。中介人士分析,預計7月份,北京房價或將迎來拐點。
蹲點1小時
看房人為零
“暴飲暴食了一餐后,接著就得節食幾天。”向路過的行人派發房源傳單被拒后,經紀人李成頗為郁悶地搖了搖頭。上周末的一個下午,他幾乎又是無功而返。
李成口中的“暴飲暴食”,指的就是春節前后的二手房成交熱。作為有著3年經驗的老經紀人,他每天哪怕是坐在門店里打幾個電話,都有可能找到一位買家。可自從4月開始,市場行情一落千丈,買完房的人自是不再來中介門店,沒有買房的人也因為更加猶豫而選擇“暫不看房”。
不得已之中,為了抓住客戶,李成又拾起了過去“蹲點”的老辦法,每逢周末的下午,在來來往往的街道邊支上房源板,印刷好房源傳單,站在原地逮看房人。然而,上周日下午4點到5點,本該是街上行人最多的時候,除了中途有兩個行人停下來看了一眼房源信息之外,就沒有人上來仔細詢問價格,更別提有人表示出看房的意愿。他手中的傳單,也只派發出去十幾張。
“哎,又是一個毫無收獲的下午。”呆在路邊樹蔭下無所事事的李成在聊天中告訴記者,如今的二手房市場正如他的師父總結的——調高報價是絕對沒人看,維持報價是可能沒人看,調低報價也許才有人看。
4萬元以上房源少人問津
李成的說法并非“危言聳聽”。記者發現,隨著看房人數的劇減,“足夠有誠意”報價也漸漸成為二手房源能引來看房人的關鍵。
以東三環潘家園區域為例,3月份,該區域的小戶型報價已經被抬升到4萬元/平方米,而到了本月,超過這樣的報價已經引不來看房人。“我這套房子,降了20萬元,才總算有人看了。”市民董女士告訴記者。董女士在潘家園東里有一套大約80平方米的兩居,之前報價300萬元,一直約不到看房人。上一周,著急的董女士將報價調低了20萬元,果然在周末來了兩位看房人。“不過,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只想看看,不想真心買,我在考慮要不要繼續降價。”
該區域的經紀人也告訴記者,區域里有不少房源,之前業主在市場好時將報價單價調整到43000元至44000元,現在半個月過去了,也找不到一個愿意來看房的客戶。
房價變化會比交易量滯后3個月
來自中介機構的統計也顯示,隨著購房需求的萎縮,樓市實際交易量正持續減少。來自偉業我愛我家集團數據中心的統計顯示,5月1日至5月20日,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5130套,環比4月同期下降了33.8%;成交均價為32800元/平方米,與4月同期基本持平。而二手住宅方面,5月1日到5月20日,全市共網簽14202套,較4月同期下降了16%;成交均價為43000元/平方米左右,與上月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房價的變化,一般要比交易量的變化滯后3個月左右。3月初北京樓市的實際交易量開始減少,現在已經顯現出止漲勢頭,市場的降溫已經開始影響業主的定價,主動調高房屋售價的業主由之前的八成左右降至目前的不足五成,部分大戶型高總價房源已經出現降價現象。北京樓市整體步入新一輪降溫周期,預計六七月份,北京房價或將迎來拐點。
本報記者 趙瑩瑩 J201
6月36盤預計入市
大戶型供應增加
本報訊(記者李海霞)根據亞豪君岳會統計,6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場預計將有36個項目入市,其中包括中國鐵建花語金郡、京漢東方匯、首開華潤城等的17個純新盤,以及包括華潤·萬橡府、天資華府、首開香溪郡等19個老項目后期。其中,17個項目主打90平方米以上中大戶型。
據了解,6月份已經進入房企上半年銷售節點,因此大量房企入市主動性增強,加之5月央行突然收緊信貸,將對下半年樓市形成一定不利影響,房企因此抓緊搶收業績。另外,從近期北京住宅市場表現來看,庫存6.5萬套處于低位水平,政策方面除部分區域外,整體并未出現收緊,因此現階段市場需求依然旺盛,項目頻頻出現開盤熱銷場面,這一市場熱度也促使開發商加大力度推出新貨量。統計顯示,包括首開香溪郡、天資華府、首創禧瑞墅等項目均為5月入市熱銷之后,6月順勢加推。
從入市項目特征來看,6月預計入市項目當中主打中大戶型的項目明顯占據主導。其中27個普宅以及別墅項目當中,17個項目均主打90平方米以上中大戶型,只有9個有少量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更多的小戶型供應,來源于另外9個公寓和商住項目。
這一供應特征也正與需求特征相符。根據亞豪機構統計,5月截至19日,純商普宅成交當中三居室占比42%,居各套型之首,面積段則以13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居首,占比37%。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市場以大戶型為主導主要是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從供應方來看,近兩年由于地價的不斷攀升使得開發商更熱衷于打造大戶型產品,通過大戶型產品來提升項目品質增強市場接受度,從而達到保證利潤或提升利潤的目的;另一方面“二孩兒”的全面放開帶來家庭人口的增多,也使得市場當中大戶型需求也在明顯上升。另外今年重啟的“90/70”土地政策更給大戶型市場“加了一把火”,未來大戶型產品的供應減少也使得這類產品近期供需強勁,而這一趨勢特征也將延續今年全年,在明年“90/70”項目逐漸入市之后才會出現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