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道 港媒稱,內地房地產投資在增長4個月后,于5月份稍稍降溫。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增長勢頭不太可能在下半年恢復。
據香港《南華早報》6月14日報道,國家統計局13日說,今年1月至5月,中國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7%,略低于1月至4月7.2%的增幅。
數字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在今年前五個月同比增長了33.2%,出現了降溫跡象。前四個月的增幅為36.5%。
里昂證券房地產研究部地區主管王艷說:“這并不令人意外,因為一些城市為了給市場降溫收緊了購房政策。”許多城市出臺了更加嚴格的限購政策或者給土地競標企業設置價格上限,努力控制過熱的地價和房價。
報道稱,在北京市通州區,在政府規定商務型公寓也要限購,商業、辦公項目不再對居民銷售后,5月,商務型公寓的銷售量比上月暴跌了99%,僅成交13套。
分析人士說,在房地產部門,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也使得投資增速放緩,因為有許多項目是開發商有意在5月1日此項政策正式實施前立項,以避免任何不確定因素。
分析人士如今對銷售額出現進一步復蘇持懷疑態度,因為房地產市場持續分化,在小城市,供應過剩的問題依然嚴重。
第一太平戴維斯集團中國研究部主管詹姆斯·麥克唐納說,5月份,中國全國層面的總體市場數據仍顯示前途光明,增長率總體下滑,但仍相對較高。
“在土地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總體情況并未體現高端城市與低端城市之間在定價和銷售量方面的失衡。”
王艷說,房地產市場今年前四個月的強勁表現主要是受到央行寬松政策下的貸款限制條件減少以及利率降低的推動。
她說:“過度的流動性推高了房價,最終的結果是大城市出現瘋狂購房潮。這一復蘇勢頭并非可持續的。”
報道稱,另一方面,在小城市,去庫存仍是一個艱巨任務。
房地產咨詢機構克而瑞信息集團13日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盡管在過去三個月,待售面積持續減少,可是待售面積的數額仍然很大,尤其在需求不足的三四線城市。報告說,地方政府應該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努力刺激現有庫存的銷售。
最新的舉動是,大連政府公布了新計劃,在供應過剩地區減少或者甚至是暫停居住類土地供應,并允許開發商更改某些尚未開工的地塊的土地規劃用途,以幫助去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