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 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以下簡稱年報)已在北京正式出爐,并陸續在五大城市進行宣講。報告顯示,中國民眾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普遍暴露,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續增加,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遏制心血管病的持續增長態勢。
中國現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約2.9億,并呈快速增長趨勢。日前在年報宣講廣州站活動上,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曄副所長指出,廣東省來自于死亡系統的報告,第一位是心血管疾病,第二位是腫瘤。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咨訊部主任、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主任陳偉偉談到,據目前預測,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措施,2020年之前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拐點”很難出現。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因此,更需要全社會加大重視力度,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
在眾多危險因素中,膽固醇指標異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陳偉偉指出,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其中控制膽固醇是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關鍵舉措。健康人群定期進行血脂檢查,知曉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數值,評估患病風險,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應每6個月測量1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后女性,每年進行血脂檢測。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測量1次血脂。
在血壓方面,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年報顯示,中國高血壓的患病率仍在持續攀升。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高血壓病研究室副主任馮穎青介紹說,高血壓是造成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等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而血壓不能很好地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高血壓患者用藥隨意或錯誤有關。血壓管理中,患者的認知和自我管理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高血壓患者普遍缺乏正確降壓的知識,很多患者存在用藥隨意、用藥間隔不規律、頭暈才服藥,沒有癥狀就自行停藥等等誤區。這些誤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血壓疾病控制率的達成。
據悉,從2005年起,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組織權威專家編撰出版一部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動態反映中國心血管病的流行趨勢。隨著國家心血管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中國心血管病年報2015》進行全國宣傳推廣,目的是通過北京、廣州、上海、重慶、沈陽五大主要城市的宣講活動,增進各級地方政府、疾病防治人員對心腦血管疾病流行形勢的認識,加深慢病防控緊迫形勢的理解,并推動采取相應的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