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關系,每年有大半的時間,我都是在木作企業里轉,接觸最多的是紅木企業。每到一家企業,都會有新的感受,時間越久,感受越深,感情也越深。
常聽一些紅木企業老板說,紅木這行,不是個賺錢的活,要想賺大錢,別干紅木。干這行太操心,太累。這話不是沒有道理。想一想,這些年紅木老板賺錢賺在哪里?還不是賺在原材料的升值上?指著賣家具賺錢,費勁!只要你干上這行,就把你套進去了,你得張羅著進料,這就逼著你不停地研究市場,研究材料,研究行情,稍有不慎,就栽進去。此外,你還得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產品,不是別人逼你提升,是你自己逼自己提升。干這行就是這樣,初入行時,看什么都是家具,做出來就是產品。隨著時光的 流逝,自己鑒賞水平的提升,回過頭來再看以前做出來的家具,就發現了一大堆原來發現不了的毛病,于是就要改進。問題是這改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時光永遠在流逝,你的能力伴隨著時光的流逝不斷地提升,沒有止境,于是,發現、改進,再發現、再改進,也永無止境。這一切都在于,紅木這一行,“水太深”。也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水太深,是紅木文化的水太深,總之,深在文化上。這就是干紅木這樣與干其他行當的區別,比如板式家具。區別就在文化的內涵上。
紅木家具是文化家具,中華傳統文化是它價值的內核。當我們對此不了解或不知深淺的時候,一腳踏進去了才發現,原來這是個文化的無底洞。怎么辦?要么止步,要么走下去,而走下去,你就要付出半生的精力,卻也走不到頭。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操心”和“累”。然而,面對“無底洞”,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前行,為什么?因為已經愛上了它,時間越久,愛之越深切。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許多老板,不是單純為著賺錢去做,而是為著使命去做。一旦使命感在身,就力量無窮。
使命促發力量,也促發創造力和創新力。這種創新包括在產品、工藝、技術、設備、管理等各個方面。有人說紅木家具的企業管理比現代家具的企業管理至少落后20年,這一點我們承認,現代家具企業確實有許多成熟、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所從事的是傳統文化產業,所生產的是傳統文化產品。我們的企業,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個性,現代家具企業的管理經驗,我們只能學習借鑒,不能照抄照搬。讓別人的經驗為我所用,讓現代管理與傳統管理完美融合與無縫對接,這本身也是創新。
事實上,越是傳統,越是經年歷久,創新就越發艱難,因為它有太多的積累,太多的經驗,所以不容易被改變,更不容易被超越。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紅木家具企業的任何一點創新或進步都更加可貴。
這些年走訪企業,總能讓人感受到欣喜與振奮。應該說,沒有一家企業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只能是理想。但是,在某一點或某一方面做得突出、做得出色,這樣的企業倒是比比皆是。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風雨,難見彩虹,輕輕松松不會成功。所有成績的背后,都是辛勤的耕耘和汗水,對他們來說,這些成功的經驗,是企業和個人的寶貴財富。每當這時候我就想,假如把這些精神和經驗推廣開來,把一個企業的財富變成全行業的共有財富,那該是多么巨大的價值,多么大的生產力啊!作為行業組織的中華木工委和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理事會,責無旁貸地應該搭建起一個交流推廣的平臺,使小財富轉化與放大為大財富。而這個平臺,又應該是規范性的、規律性的、品牌性的,最好是每年度進行一次專項活動。由此,我們想到了年度總評。由此可見,由中華木工委和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理事會主導的中國紅木行業年度總評活動,不僅僅是中國紅木行業最權威的年度表彰大會,更是行業先鋒的經驗交流推廣會,是行業正能量的弘揚會。我也想在此提個建議,建議我們大家都能以包容的心態,善意地支持獲獎者,他們肯定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他們中的許多企業和個人,還都確實有不平凡之處。積極參與,這本身就值得鼓勵與肯定。我相信,我們中國的紅木企業老板,心胸廣闊,襟懷坦蕩。我也相信,只要大家抱著學習的態度,認真吸取有益的“營養”,就一定會大有所獲。
既然是“年度總評”,就不僅僅是展示風采,對即將過去的一年進行梳理與總結,對下一個年景進行分析與展望同樣重要。從這個角度講,年度總評,又是一次全行業一年狀況的分析總結會。因此,它是中國紅木行業的年度盛會,是年終盛典,是全行業的一次年度精神大餐。那么,讓我們以概括性的語言,為中國紅木行業年度總評暨中國紅木行業年度盛典做一個定位,就是:表彰先鋒,交流經驗;盤點市場,展望前景!
朋友們,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候,當行業的先鋒們健步走向頒獎臺的時候,當我們把鮮花、掌聲與喝彩送給他們的時候,我們就把光榮送給了他們,他們也就把成功與光榮分享給了我們。這一刻,成功與光榮就屬于了中國紅木行業的所有人,這是中國紅木行業的成功與光榮!
為了這美好,讓我們向他們,也向我們自己,向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獻上一個深情的祝福!(中華木工委 趙夫瀛 )
(來源:新浪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