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
區縣醫院乏人問津,百姓頭疼腦熱往城里大醫院跑,大醫院“一床難求”。
患者受奔波之苦,醫院也造成資源浪費。
措施
合理調配資源,成立醫療集團。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人員結構,將人才下沉到區縣醫院,平衡醫院之間的不平衡。
激勵
基層醫院缺乏人才,導致患者不愿意去。
合理提高基層醫護人員待遇,并定向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治療水平。
2011年6月,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大舉措,南充市衛生局成立了以南充市市中心醫院為龍頭的“南充市醫療集團”。時隔三年,南充升級為國家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近日,為讓優勢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南充市衛生局再添新舉措,成立以南充市中心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為龍頭的兩大醫療集團。同時,今年將改革鄉鎮衛生機構績效管理辦法,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 ,把人才留在基層,實現“上下平衡”。
現狀:醫療資源分配嚴重失衡
南充有兩家三級甲等醫院,即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與南充市中心醫院。在這兩家醫院里,每天一早掛號處就排起了長龍,前來就診的人們,不僅僅是南充市區居民,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從區縣甚至鄉鎮上趕來的。這兩家三甲醫院的住院部,可謂是“一床難求”。病房不夠,醫院只得在走廊里增加床位。
“基層老百姓哪怕患上普通感冒,都要找專家看病,嚴重擠占了專家診治疑難重癥和科研教學的精力。對大醫院來說優質資源嚴重浪費,對患者來說既飽受車旅勞頓之苦,又增加了就醫負擔。”南充市中心醫院院長李光明曾感慨,大醫院很多病人在基層醫院就診完全沒問題。
情況恰恰相反,基層醫療機構收納的病人少得多,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甚至一些縣醫院醫療資源都是浪費嚴重。“這種不平衡狀態,和人才、技術、設備息息相關。”南充市衛生局公立醫院改革管理委員會主任張賢良說,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相對差一些,但一些病人能在基層醫院治療的病,也要到大醫院擠。
措施一:成立兩大醫療集團
在2011年,為了讓醫療資源得到平衡,南充成立了以市中心醫院為龍頭的醫療集團,將南充范圍內五十多家醫院納入集團體系,為其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讓這種“失衡”的狀態的得到一定改善。
今年,南充升級為國家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為了讓優勢醫療資源下沉,南充市衛生局決定將原南充市醫療集團更名南充市中心醫院醫療集團,同時以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為龍頭,再成立一個醫療集團,形成兩大集團。
“兩大醫療集團成立以后,將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醫療機構成員進行劃分與調整,由兩家龍頭醫院為成員機構提供會診、轉診、人才下沉等支持。”張賢良介紹,由于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輻射整個川東北地區,其集團成員除了南充本地醫療機構,還包括遂寧、巴中等地區的醫療機構。
措施二:定向培養人才 提高基層醫生待遇
張賢良介紹,患者寧愿去大醫院擠,也不愿去基層醫療機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層醫療機構在人才、技術等方面缺乏優勢。
為了讓更多衛生人才愿意留在基層,今年南充市將改革鄉鎮衛生機構績效管理辦法,提高基層醫生待遇。同時,強化縣級公立醫院對新進醫學本科生的規范化培訓,積極爭取每年新增農村訂單定向醫學本科生100名。此外,將舉辦鄉村醫生中醫大專學歷教育,委托川北醫學院為全市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300名,檢驗、藥學、護理、影像等專科生300名,委托南充衛校為全市培養護理中專生300名。
此外,記者了解到,全新的《南充市公立醫院改革實施方案》正在審批,一旦通過南充還會有多項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