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到了,火鍋、川菜成了很多人最為眷顧的美食。但這些讓人嘴饞的美食,如果吃得過多,會讓胃病患者經受不小的折磨。杭州江南胃膽病研究所所長王來法醫師提醒大家:嚴寒季節,由內而外對胃部進行保暖非常重要,切不可為了一時的痛快而傷了胃。
胃部保暖,不可懈怠
從醫三十多年的王來法醫師指出:平時大家就要注意胃部的保養,到了冬天,更要加以足夠的重視。特別是一些胃寒的患者,一旦胃部著了涼,或者吃了不該吃的食物,就極易導致舊病復發,輕則導致胃痛、胃痙攣,重則導致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王醫師認為,冬天胃部保暖,不可懈怠。
王醫師說,胃是怕寒的器官,突然的降溫容易影響腸道蠕動及植物神經的反射,從而容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直接的表現便是腹痛、腹瀉。“外面溫度低,胃也會處于‘低溫’狀態,如果這時吃了火鍋等熱、辣食物,就會使得胃大受刺激。”因此,他建議愛吃麻辣火鍋的朋友,一定要有個度,不要一時嘴貪,讓胃受罪。
王醫師始終認為,得了胃病,治療只是一方面,保養才是王道。冬天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適當喝點熱湯。吃飯要有規律,一日三餐,一餐都少不得。不要吃生涼食物,少食辛辣,可以適量喝點低度白酒,但絕不能過度飲用。
另外,水果最好不要在空腹時食用,腸胃有病的人,冬天要慎吃水果。現在這個季節,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季節,胃跟人體其他器官一樣,怕冷,所以要吃點溫的東西。他建議,沒有胃病的人,這個季節也要注意暖胃,預防腸胃不舒服,適量吃點生姜,抵御寒冷;如果吃羊肉,一定記得跟蘿卜一起煮,蘿卜助消化,可以減輕腸胃的負擔。
飲食誤區,注意避免
民間常有“十胃九病”之說。王醫師說,多數胃病是吃出來的,管住嘴巴,就是善待自己的胃,了解科學的養胃方式,避免飲食誤區,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醫生。
哪些誤區要避免呢?
王來法舉例說,有的人說胃痛,吃東西不消化,只能頓頓喝粥,以為胃痛喝點粥,清淡易消化。“健康人喝點粥,能夠保護胃黏膜。但有胃病的人,稀飯在胃里面時間停留太短,胃酸就會過度刺激胃粘膜,導致已經很脆弱的胃粘膜出血。”所以,有胃病的人,不能餐餐喝稀飯。
有的胃病患者聽說番薯是抗癌食品,馬上買回家吃。王醫師說,這樣做也不對,因為紅薯是甜的,含糖量高,吃多了會燒心,還會產生很多胃酸。
有些人覺得,現代人吃得太精細,要多吃粗糧、糙米、玉米。王醫師說:“這個道理是沒錯。但是,如果有胃病,胃黏膜本來已經很薄了,再吃那么多粗糧下去,就會刺激胃黏膜,會感覺胃痛,不舒服。所以,長期吃粗糧,對胃病患者也不適宜。”
王醫師說,類似這樣的飲食誤區,還有不少。他發現很多人都非常缺乏養胃常識,每個人都需要“輔導”。因此,看病之余,他便將治胃病的經驗梳理成書,把胃的那些事兒廣而告之,因為“寫書可以教育一大片。”
2013年8月,王醫師的又一本醫學新著《標本兼治看胃病》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各地新華書店有售。在這本專著中,王醫師借鑒現代醫學解剖生理病理知識,吸收當代脾胃病理論和臨床研究成果,結合30多年臨床經驗,從中醫學和西醫學兩個角度,探究了人體消化系統的一般工作原理,對胃腸疾病發生作了深入探索分析,對治療和養護提出了新的理論和方法。
王醫師說,他9歲患胃病,四處求醫問藥,卻因找不到病因、沒有對癥良方,飽受了多年的病痛折磨。為了治好自己的胃病,他拜師學醫,嘗百草,讀醫書,尋秘方,后來不僅治好了病,而且真的成了一名醫生,走上了傳承中醫之路。
30多年來,王醫師邊看病邊寫書,已出版《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腸病調攝》等專著和醫學論文40多篇,與浙江省中醫藥大學合作的科研課題獲得浙江科技進步獎。他的名聲已遠播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不少海外患者慕名前來求醫問藥。
方云鳳 錢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