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是在給危機火上澆油!”在第5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作為第一位發言嘉賓如是說。
一年多來,烏克蘭危機從街頭騷亂逐步演變為持續性武裝沖突。人們曾寄望去年9月的明斯克會談結果能夠“滅火”,但停火協議始終停留在紙面上,烏克蘭東部至今仍在戰火荼毒之下。
“滅火”成為烏克蘭東西方近鄰的共同訴求。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相繼在慕安會上發出“救火”呼聲:要通過政治途徑盡早實現烏克蘭沖突雙方停火。德法俄烏四國領導人商定召開“諾曼底模式”峰會,為尋求烏東部全面和解規劃努力。
毫無疑問,歐盟眼下無法承受烏克蘭戰火進一步蔓延的后果。一方面,烏克蘭危機持續升溫,歐盟被推向俄羅斯與西方對峙的最前線,歐洲安全形勢也正在受到極大威脅;另一方面,俄歐經濟關系盤根錯節,多輪制裁與反制裁及不穩定的外部環境,使歐盟經濟也在承受巨大壓力。更何況,受希臘選舉等因素影響,債務危機反彈,用“內憂外患”描述歐盟眼下的經濟形勢并不為過。
然而,在大西洋彼岸,有人卻不僅想繼續“隔岸觀火”,甚至還在“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