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外長會議。(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左起)美國國務卿克里、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交談。(圖片來源:新華/美聯)
了解七國集團(G7)的人都知道,它是由七個主要發達經濟體組成的俱樂部,重點討論經濟問題。然而,15日在德國呂貝克舉行的G7成員國外長會卻單獨通過了一份關于海洋安全問題的聲明,涉及南海和東海局勢,這在G7近40年歷史上尚屬首次。
新華國際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在G7成員國中,日本事實上是這份聲明的重要且唯一的推手,臺前幕后做了大量工作。那么,日本為何大費周章在G7強推這一協議,背后又暗藏著哪些政治和外交心機呢?
【聲明暗藏玄機】
日本外務省一名高級官員對共同社透露,在G7成員國中,日本是“唯一一個來自亞洲的成員國”,努力說服G7制定有關海洋安全問題的文件。
這名官員直言不諱地講:“如果(在G7里)日本不做,誰會做呢?”
對于G7為何要討論海洋安全議題,德國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說:“作為明年G7會議的主辦國,日本對于在今后幾年內把這一問題保留在議事日程上極為感興趣。”
要找到日本為何如此上心的答案,首先要讀一下這份《關于海洋安全的聲明》。雖然這份聲明只有6頁,但滿是官話,內容頗為龐雜,涉及海上通商、走私和偷渡、打擊海盜、生物多樣性等。然而,聲明第4段還是引起了新華國際客戶端記者注意。
在這段中,G7外長表示,“我們繼續關注東海和南海局勢,對類似大規模填海造地等改變現狀及增加緊張局勢的任何單方面行為表示關切。我們強烈反對任何試圖通過威脅、強迫或武力手段伸張領土或海洋主張的做法。”
聲明說:“我們呼吁所有國家依照國際法,尋求和平管控或解決海域爭端,包括通過國際社會承認的合法爭端解決機制。”
聲明接下來還呼吁各方加快制定全面的“南海行為準則”,并在最后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召開有關海洋安全問題的G7高級別會議。
顯然,這份聲明的玄機就在這里。通過這份聲明,日本意在強拉G7其他成員國,為其政策站臺和背書,乃至進一步向中國施壓。共同社援引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如果G7團結起來敲響海洋安全的警鐘,效果將是巨大的。”
【借G7框架制華】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日本首次在G7框架下拉攏西方大國,試圖上演對中國施壓的把戲。
自加入G7后,以“亞洲代表”自居的日本一直強調與西方大國擁有“相同價值觀”,從而在經濟和外交上獲得西方認同和支持。雖然隨著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興起,G7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不斷下降,但仍然是日本和主要西方國家展開合作、建立統一陣營的主要平臺。對于如何利用G7框架,日本最近幾年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一直希望將日本自身關切的議題強行塞入G7議事日程,借西方大國造勢。
去年6月G7峰會在布魯塞爾舉行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不斷利用國際多邊場合“抹黑”中國,企圖將日本塑造為遭受中國欺侮的“受害者”,國際法和國際規則的“守護者”。峰會前,曾有日本媒體放風稱峰會聯合聲明將點名批評中國。
安倍在峰會期間表示,烏克蘭問題與亞洲的局勢存在“聯動”關系,不遺余力地要求西方國家譴責中國在東海、南海所謂“以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充分顯露出日本意圖裹挾西方大國聯手打壓中國的圖謀。
【西方買賬嗎?】
對于日本政府心里中的小算盤,法國、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其他G7成員國其實并非蒙在鼓里。但有時也不得不顧及一下盟友的外交臉面,或者意圖在各方之間尋找平衡。
比如,去年G7峰會沒有滿足安倍試圖點名批評中國的意愿,只在會后公報的最后用一段話表述了對東海、南海局勢的關切。
在此次G7關于海洋安全的聲明上,日本顯然也花了不少心思,料到西方大國可能不愿公開在南海和東海問題上為其站臺,轉而納入了打擊海盜、信息共享等多項其他議題,改頭換面,為聲明通過鋪路。
事實上,在當前形勢下,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影響力日益下降的G7早就不是鐵板一塊。日本試圖利用G7打壓中國的想法,G7其他成員很難買賬。
【日本牽制、抗衡中國始末】
首屆東亞峰會:欲借澳洲印度牽制中國
2005年12月14日在馬來西亞召開的首屆東亞峰會上,以日本為首的一些國家則希望在草案中提到“構筑未來的東亞共同體”,并要求將16國組成的共同體寫入草案。東盟外交官認為,日本強調要將16國組成的共同體寫入草案,是要試圖通過將澳大利亞、印度等區域外國家拉進共同體,從而起到牽制中國的作用。有分析人士也指出,為了抓住主導權,小泉在此次東亞峰會上很可能引出“人權”一事,從而拉攏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東亞峰會中建立以美日為核心的西方國家主導力量,同時強化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發達國家與中國、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在政治、經濟體制上的區別,以分化東亞峰會的合作力量,遏制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
第六屆東亞峰會:建東亞海洋論壇牽制中國
據外媒2011年9月28日報道,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第六屆東亞峰會前,日本政府曾提議新設立一個類似“東亞海洋論壇”的組織來商討海上安保問題,并積極尋求東亞峰會與會各國的支持,聲稱會在峰會通過的共同聲明里寫入新設一個類似“東亞海洋論壇”組織的相關內容。有報道分析稱,海洋活動日趨擴大的中國正在東海和南海與周邊國家“持續摩擦”,因此日本希望借此機會對中國進行牽制。
與北約合作:構筑夾擊中國之勢
2013年1月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派眾議院外務委員長河井克行作為其特使訪問了北約總部布魯塞爾,與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舉行磋商。河井克行遞交了一封安倍晉三的親筆信。信中,日本首相談及了釣魚島問題和朝鮮問題,認為亞太地區的局勢正在發生變化,期望與北約組織加強安保領域的合作。河井還向拉斯穆森介紹了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問題的立場,希望北約能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站到日本一邊,對抗中國。2013年4月15日,日本與北約簽署了共同政治宣言,這是日本與北約首次簽署共同宣言,既是對安倍上任首相后積極推行的“價值觀外交”的一次踐行,更是要利用北約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2014年G7峰會:裹挾西方打壓中國
2014年6月4日-5日,G7峰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會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做了大量鋪墊工作,不斷利用國際多邊場合“抹黑”中國,企圖將日本塑造為遭受中國欺侮的“受害者”,國際法和國際規則的“守護者”。在峰會期間,安倍表示烏克蘭問題與亞洲的局勢存在“聯動”關系,不遺余力地要求西方國家譴責中國在東海、南海所謂“以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充分顯露出日本意圖裹挾西方大國聯手打壓中國的圖謀。
2014年“俯瞰地球儀外交”:牽制中國
2014年7月16日,日本外相時隔10年首次訪問吉爾吉斯斯坦,參加在當地舉行的“日本+中亞五國”外長會議。外媒稱,從能源儲量和位于“中俄夾層”的地緣政治學觀點來看,中亞是地區戰略要地。近年來,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對于正在推動“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安倍政權來說,召開日本與中亞五國外長會議具有“牽制中國”的意味,日本參與的意義重大。
美日曾裹挾G7威嚇中國
2014年6月,西方七國集團峰會曾發表聲明不點名地針對中國提出了措辭強硬而敏感的威嚇性指責。根據已披露信息,這明顯受到了美國和日本的裹挾與蠱惑。
G7峰會的聲明稱,嚴重關注南海和東海的緊張局勢,反對任何單方行動,通過恐嚇、脅迫或武力聲索其陸地和海上主權的行為。
據日本主要媒體透露,G7峰會舉行前,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一直極力推動會議聲明要點名地強烈譴責中國在東海和南海所謂“以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動。除了日本,G7中的6個美歐成員國都是南海和東海的遙遠域外國家,都是“無關方”。
事實上,在東海有關問題上,以單方行動改變現狀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正是日本在一百多年前憑借實力從中國手中竊取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也正是這個二戰戰敗國違反《聯合國憲章》、《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繼續霸占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騰訊新聞綜合新華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