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2月8日電 (高潔 孫燕 劉健)新年后的一天,無錫聯勤保障中心第八五醫院的救護車一路警報呼嘯,從洋山港碼頭疾馳向上海市區。車里的傷員是守島戰士小周,他在訓練中受傷骨折,急需后送治療。
救護車剛停穩,早已等候在醫院門口的骨科護士長、文職人員夏海珍與副護士長張嬋艷立刻高速運轉,組織抬送傷員進急救室。幾分鐘后,傷員便躺在急救室內,接診、檢查、拍片、住院,有條不紊。傷員穩定后,夏海珍邊擦汗邊告訴記者,這么拼命,是因為自己和守島官兵有份特殊感情。
夏海珍是醫院招收的第一批文職人員,她手下有36名“金花”。如今,在臨床一線,所有的科室都是由文職人員擔任護士長,特別是急診科、普外科、婦產科、心內科等重點科室的護士長,都是在醫院工作了10年以上的技術骨干。
幾年前,醫療隊前往東海前哨,為駐島官兵和居民巡診。剛上島就聽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島上一名戰士突患急性闌尾炎,當時已經是午夜時分,海上風浪大已禁航,只能送到衛生隊急救。手術勢在必行,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衛生隊軍醫硬著頭皮,冒險一試。幸運的是,手術成功,戰士“撿”回了一條命。
這件事讓醫療隊每名隊員都陷入了沉思:大海深處的守島官兵太不容易,他們太需要我們了。
23年來,醫院每年都會組織醫療隊攜帶先進醫療設備和常用藥品,赴東海前哨的嵊泗、花鳥、枸杞等島嶼巡診,輾轉于大小島嶼間。第八五醫院院長周宏宇告訴記者,每年醫院考核嚴把入口關,除組織應聘的文職人員參加大學統一文化知識考試外,還將“專業技能考核”“綜合素質答辯”作為必考環節,綜合考量應聘人員素質。
在“嚴入口,重素質”的招聘標準下,近年來共有48名懷揣建功軍營、報效祖國理想的優秀文職人員邁入綠色軍營,成為醫院建設發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幾年前,呼吸科護士長、文職人員卜云芳第一次隨醫療隊上島。讓她最難忘的是,衛生隊營區內外那排得黑壓壓的就診人群,每個診室外都站滿了前來就診的官兵,營區外則被老百姓圍了個水泄不通。專家們也沒見過這場面,忙得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如今,大家再次走進該島衛生隊營區,為官兵及家屬們進行半年例行體檢。大家拿著體檢表,井然有序地排著隊,以前黑壓壓的病號群不見了。
“病號的減少,關鍵是做到了預防在先。”這些年,每次下海島巡診,心內科護士長、文職人員周海艷都有一門必修課——進行官兵健康問卷調查。在對上萬份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后,她發現海島官兵中常見的咽炎、腸炎、皮膚病等疾病,大多與生活方式和缺乏防病意識有關。
為此,除了巡診外,他們還積極糾正官兵不良的生活習慣、營區環境衛生安全隱患、伙食搭配以及不科學的訓練方式。醫院制劑中心根據守島官兵的病情,研制出治療腳癬、口腔潰瘍的霜劑、漱口水和貼膜等新藥品,使昔日那些“擺不上臺面”的小毛病不再困擾海島官兵。利用“遠程醫療會診系統”“海島電話熱線”等信息化手段,醫院專家還能及時診治疑難雜癥。
一次,海島官兵為做心電圖排起長隊。在為近百名官兵做完檢查后,急診科護士長、文職人員陳錫紅腿麻得連站起來都費勁。可就在她把便攜式心電圖機收好裝車時,一名戰士剛下哨趕來,看到設備已裝車,露出失望神情。陳錫紅連忙喊住他,隨即從車上卸下機器,把官兵請進了診療室……“那次檢查完,年輕戰士感激而欲言又止的神情,太可愛太難忘!”回憶起那天的情形,陳錫紅仍歷歷在目,“再說,那么遠的島都上去了,就得為每一個守島官兵服務好。”
海島常年雨霧彌漫,軍民易患風濕性疾病。聽說中醫對這類病癥治療有特效,陳錫紅就專門學習針灸,經常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
腳癬是海島官兵的常見病,門診護士長、文職人員魏霞僅去年就治愈了20多位有腳癬的守島官兵。駐島官兵都認識這個治腳癬有絕活的大姐。
除了學會針灸、推拿、刮痧等各種中醫療法外,陳錫紅、魏霞、周海艷還寫下了20多篇試驗筆記,總結出了10多種醫治風濕、類風濕、腳癬等疾病的特效療法。為進一步增強海島官兵預防海島疾病的能力,他們還及時收集海島常見病癥有關資料,專門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向駐島官兵和百姓普及海島常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贏得官兵一致贊譽。
近年來,無錫聯勤保障中心第八五醫院文職人員團隊出色完成了各種衛勤保障演練和重大保障任務,已成為醫院人才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第八五醫院政委陳徽軍告訴記者:“他們把崗位當戰位,從‘打工賺錢’變為‘打仗備戰’,熱愛軍營,珍惜崗位,成為一道‘不穿軍裝’的亮麗風景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