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部官兵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穆瑞林 攝
北京的冬日寒風刺骨,天安門廣場東側人流如織。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正在展出。
風雨兼程鑄輝煌,砥礪奮進譜華章。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專題展區,121種型號的主戰裝備模型直入眼簾,軍人榮譽體系建設成果、軍隊英模記憶等一個個版塊,集中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在黨的絕對領導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光輝歷程。
40年來,軍隊改革與國家改革同步,與國家發展同向,規模結構從龐雜臃腫到“消腫瘦身”,武器裝備從依賴進口到自主創新,對外軍事交往從小步緩行到大步邁進,人民軍隊體制結構煥然一新、發展格局煥然一新、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40年來,順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潮流,人民軍隊革新圖強砥礪前行,變化的是國防和軍隊綜合實力,不變的是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的本色,敢打必勝的血性和勇氣、維護世界和平、彰顯大國擔當的責任。
改革強軍時代潮涌,人民軍隊的本色不變
不到8時,國博大門口,參觀的游客已排起了長隊。開館時間剛到,專程從外地趕來參觀的陸軍某旅軍官王琰就直奔國防和軍隊建設專題展區,瀏覽散發著烽煙的精彩圖片、凝視匯聚著現代科技的武器模型和沉淀歲月榮光的老舊物件,一下子沉浸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國防和軍隊的輝煌歷程中。
王琰是陸軍某旅原“鋼刀連”指導員。去年5月,“鋼刀連”所在部隊與其他單位合并重組為空中突擊旅。王琰說:“番號變了,建制變了,隸屬關系變了。但無論軍隊體制編制怎么改,規模結構怎么變,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會改,軍人堅定不移地聽黨的話、跟黨走的軍魂不會變。”
40年來,我軍經歷多次編制體制改革調整。轉業復員,有的官兵不得不揮淚轉身;分流交流,有的不得不從零開始;換防移防,有的不得不與家屬孩子相隔兩地。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員在變,但人民軍隊仍是“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發。”
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專題展區,原廣州軍區“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戰士李向群在1998年抗擊長江特大洪水中穿過的衣服,還有2008年在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中4名戰士靠在一起站著睡著了的雕塑,以及汶川抗震救災中剛從震后廢墟中被救出來的小男孩郎錚向解放軍敬禮的圖片……一幅幅圖片、一幕幕場景都給參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就是人民子弟兵,黨指向哪里,他們就沖向哪里,在一次次災難面前,人民子弟兵不顧安危全力救援。
翻開40年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我們發現,不管軍隊怎樣改革,紅色基因始終不變;不管時光如何穿梭,軍人本色始終依舊。40年來,從抗洪搶險大堤上“誓與大堤共存亡”的吼聲到抗震救災現場子弟兵沖在最前的身影,從“進退留轉聽黨的”莊嚴承諾到官兵以實際行動交出的一份份合格答卷,聽黨指揮的信念始終指引著人民軍隊一路前行。
武器裝備跨越發展,敢打必勝的血性不變
航空母艦、094核潛艇、坦克裝甲車輛、彈道導彈……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專題展區,軍委裝備發展部綜合計劃局參謀范曉光站在展臺前為游客講解改革開放40年來,我軍各個階段、各個軍兵種的主戰裝備,以及武器裝備創新發展的突出成果。
旁邊的老兵蕭順是一大早乘車兩個多小時,又排了近一個小時的長隊才來到這里。他指著展覽臺上的武器裝備激動地說:“我當兵的時候,很多武器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現在看到我們自主研制的裝備這么先進,真高興,真提氣!”
40年改革開放,一批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列裝部隊,人民軍隊軍事實力不斷提升。40年來,人民軍隊武器裝備建設實現整體跨越,基本建成了功能完備、要素齊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
“海軍艦艇40年的發展可以說是海軍從黃水到藍水、再到深藍的發展縮影。裝備先進了,我們打勝仗的勇氣更足了。裝備再好,不怕苦不怕死的血性也不會丟。”來自海軍某部的上士喬韓給前來參觀的學生們義務當起了解說員。
一封封請戰書,一件件烈士遺物……一邊參觀,一邊采訪,這些流淌在人民軍隊血脈里的血性豪情讓記者想到了之前采訪過的幾段經歷。
“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排除萬難爭取最后的勝利,這是人民軍隊的信條。”去年,第75集團軍某旅派部隊赴黎巴嫩維和,創造4個國際掃雷之最:速度最快、質量最高、成本最低、傷亡率最低。
“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在一次高風險課目試訓中要求第一個試飛,他在請戰書中寫下:“遺憾的是,我只能為祖國犧牲一次!”
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血性膽氣,正如軍歌《敢打必勝》所寫的那樣,能打仗、打勝仗,血性的子彈壓滿槍膛,人民的囑托裝進行囊,鮮紅戰旗寫滿榮光……
威脅挑戰日趨復雜,維護和平穩定的決心不變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來自北京市延慶區的老年參觀團體在參觀展覽時,看到40年來祖國發展日新月異、繁榮昌盛的景象后,不由自主地合唱起了《歌唱祖國》這首歌。
展區里,來自廣東的胡遠強在一張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照片前駐足良久。作為跑遠洋運輸20多年的老船員,在異國他鄉的日日夜夜里,胡遠強最想見到的就是這面象征著祖國的五星紅旗。
如今,五星紅旗已在中國船員經常通過的曼德海峽飄揚了一年多。2017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部隊進駐營區儀式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首個海外保障基地的建成將為我國在非洲和西亞方向參與護航、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提供有效保障,此舉標志著中國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深知救死扶傷是我們的神圣職責……我們鄭重向黨組織提出請求,加入抗埃醫療隊中。”在展區里,記者見到一封原解放軍第302醫院醫護人員援助非洲抗擊埃博拉疫情的請戰書,30多位醫護人員聯名請戰出征。
“別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國因埃博拉來了。”原302醫院的干事洪建國告訴記者,這句改編自利比里亞當地民謠的歌詞,是中國擔當和平使者、弘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生動見證。
40年來,伴隨使命任務的拓展,中國軍人的身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國門之外。從也門撤離中國公民和279名外國公民、海軍編隊參加亞丁灣護航、“和平方舟”醫院船多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中國堅定不移地支持聯合國維和事業,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8萬余人次,目前仍有2500余名官兵在聯合國7個任務區及聯合國維和行動部隊執行維和任務,有13名官兵犧牲在維和一線。40年來,中國國家利益面臨的威脅挑戰不斷增多,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彰顯大國擔當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
為和平出征,闊步走向世界的中國軍隊,贏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贊譽。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參與國際軍事安全合作,承擔相應國際軍事安全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作出更大貢獻。(杜怡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