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15時,在新成立的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運行中心,隨著西部戰區空軍領導的“開飛”指令,待命在數個起降點的數架通航飛機立即升空開展自主飛行。四川低空協同管理試點首批協同管理空域正式啟用,標志著軍地聯合推動的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進入新階段。
自從去年12月承擔國家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任務以來,四川軍地雙方通力合作,把此項任務作為軍民融合發展的重要項目來抓。他們劃設“四點、三片、一通道”低空自主飛行空域,實現可飛空域由“遠偏、小散、孤立”向“滿足需求、連點成片、互聯互通”轉變;突破原有 “管制飛行”束縛,確立 “低空目視自主飛行”新模式,由劃定空域中航空器駕駛員根據飛行情報和氣象信息,自行觀察避讓其他航空器及地面障礙物,并對決策和飛行安全負責,提升了低空空域利用率;在空域管理上實現從 “管控為主”向“放管服結合”轉變,滿足準入條件的通航用戶,只需在飛行前1小時利用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報備即可使用低空協同管理空域,提升了通航飛行的時效性、靈活性、便捷性。
四川軍地雙方明確了“在國家現有空域管理體制框架下,地方政府統籌低空空域需求規劃,軍民航空管部門論證按程序審批,地方政府負責運行管理”,確立了“軍地民”協同管理的樣式方法。他們聯合建立低空空域協同運行中心,運用云計算、分布式工作流、響應式交互等新技術和ADS-B、甚高頻通信組網等高科技手段,實時提供計劃報備、飛行情報和氣象信息等“一站式”服務,“看得見、叫得到、控得住”能力顯著提升。(鄒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