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手稿的撰寫者和審改人均使用的是毛筆,在此稿上也未見有毛澤東的批示。但是通過對相關史書專著和文章講述的分析,可以推斷,此稿是時任新華社總編輯和毛澤東秘書的胡喬木在緊急情況下受命即時撰寫,毛澤東當即作了審改,并對報紙和通訊社如何發表必定作過指示或交代。該文既非常及時地傳遞了我方想要告知敵方的“信息”,又起到了迅速向我方廣大軍民進行反偷襲備戰動員的雙重作用和效果。因而這條重要新聞曾被許多人誤認為是毛澤東所寫。
其次,許多人不知道毛澤東撰寫的第二篇新聞稿《蔣傅軍已進至保定以南之方順橋》。對此,《百年潮》文章《毛澤東巧設空城計,嚇退蔣傅十萬兵》曾明確指出:“這篇新聞稿是人們很少知道的、且在引用中常常被漏掉”。在該文章中,展示了毛澤東親筆撰寫的這篇新聞稿手跡影印件,其原文為:“(口播)傅作義匪軍鄭挺鋒、劉春芳、鄂友三、杜長城(爆炸隊長)等部總共不過二萬人,昨廿八日已竄至保定以南之方順橋。鄭匪九十四軍只來兩個師,留一個師在涿縣定興線。劉、鄂等匪在鄭匪背后跟進中。我保石線兩側各縣高陽、安國、深澤、無極、望都、定縣、新樂、正定、滿城、完縣、唐縣、行唐、靈壽等地廣大人民群眾均已完成作戰準備,等待著匪軍到來,配合正規軍大舉殲敵。”
這篇新聞稿《人民日報》當年未曾刊登,是因為毛澤東對發表此文專有批示。當時毛澤東讓新華社播發這篇稿件時,同時還寫有一便函:“喬木:我第一次口播已見效,九十四軍長鄭挺鋒廿七日廿一時告傅作義稱:昨收聽廣播得知匪方對本軍此次襲擊石門(即石家莊)行動,似有所警惕。廣播謂本軍附新二軍兩師擬襲石門。彼方既有所感,必然預有準備,襲擊恐難收效等語。另件請于本日發口播,不播文字。毛澤東十月廿九日早”。
這一批示,曾被《胡喬木回憶毛澤東》、《毛澤東年譜》等許多史書和文章引用,但最后一句“另件請于本日發口播,不播文字。”卻未引出。
新華社當時的廣播分為三種:一種是文字廣播,即文稿由電臺播出之后,再見報;一種是口語廣播,即文稿只由電臺播出,不再見報;一種是英文廣播。這篇新聞稿是毛澤東專門批示只發口播的,所以當時未見報載,也使其在以后的許多史料書籍中沒有記載。
由于很少有人知道毛澤東寫有此篇文章,一般又都認定毛澤東撰寫有3篇退敵文章之說,因此便將胡喬木寫的第一篇誤以為是毛澤東所寫3篇文章中的首篇。
第三、一些關于黨報史的專著和文章說,當事人回憶和訪談稱,10月25日的新聞是毛澤東撰寫。其中還特別說明《人民日報》曾刊登過毛澤東親自撰寫的三篇文章。被提及的當事人,就是當時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的安崗。在這些文章作者多次采訪安崗的記述中,其所述內容雖詳略不同,但都同安崗本人20多年前撰寫的一篇回憶文章的說法基本相同,這就是《人民日報回憶錄》刊載的《入城之前》。該文是這樣說的:
“有一天晚上,各個版已付印,我就休息了。當時因形勢很緊張,在我睡覺的房間安了一部電話,剛睡下,電話就響起來了,是喬木同志打來的。喬木同志讓我拿筆和紙,說要給我傳一條消息,并且說這條消息明天見報。我說報紙已付印,很快就印出來了。他說你把它先停下來,將這條消息換上去。消息的內容是:告訴傅作義,他要偷襲石家莊,我們知道了,也知道他要用騎兵來突然襲擊。我們已經做了準備。還指出北平防守空虛,問他們還要不要北平?喬木同志說,這條新聞是毛主席寫的,要印成傳單,……同時也在報上登出來。當時我問這條消息放到什么位置上。他說放到頭條位置不好,這個消息還得讓他們看得見,所以當時就決定把這條消息放到版面的中間,……我們完成了這一任務。傅作義部很快就停止了前進。毛主席在解放北平的前夕,用這條新聞,退了偷襲之敵人。”但是,安崗在文章中并沒有指明這是毛澤東寫的哪條新聞稿和何時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