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9日電 美國僑報網報道,美中互相加征關稅至今已過去4年時間。盡管美國聯邦政府政權更迭,但是加征關稅的政策依然未變。在此期間,全美的大豆種植戶仍然為關稅增加所苦。
CNN報道,在美中貿易摩擦發生之前,中國買家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出口產品。在關稅增加之后,美國大豆對中國買家來說變得更加昂貴,削弱了在中國買家心目中的競爭力。
愛荷華州農民戴夫·沃爾頓(Dave Walton)說:“我們已經忍受關稅太久了。”在2018年加征關稅實施后,沃爾頓銷售大豆的利潤一落千丈。
沃爾頓對拜登政府保持關稅政策不變感到失望。同時,他也對拜登政府迄今未能成功任命兩個關鍵農業貿易職位感到失望,一個是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的首席農業談判代表,另一個是農業部(USDA)負責對外貿易的副部長。
他說:“這只能向我證明,貿易不是政府的優先事項。如果貿易是他們的優先事項,他們會處理好這些事宜,并努力更新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
本月早些時候,拜登政府朝著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法定審查邁出了第一步,但官員們沒有說明這項審查的可能結果包括取消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2日曾在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Milken Institute Global Conference)上接受采訪時表示,解決通脹問題的所有工具都擺在桌面上,但沒有說明是否應該將關稅作為其中之一。
在2018年加征關稅的政策實施后,全美的大豆出口立即出現大幅下降的趨勢。據美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在2018年至2019年間,全美大豆對中國的出口損失超過75%。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聯邦農業部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格勞伯(Joseph Glauber)說:“關稅對貿易的總體影響是一件很難解決的事情。”
一些農民擔心,他們可能永久失去了一些在過去4年里轉向其他國家購買大豆的中國買家。
不過據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 Ag Economy Barometer)的數據顯示,對農民來說,貿易問題已被其他更緊迫的擔憂所取代。在4月,42%的生產商表示,投入成本上升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