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5月23日電 題:專訪悉尼大學商學院講師李薇:中澳兩國關系企穩向好是投資合作的良機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隨著中澳雙邊關系趨于穩定,從中國投資者的角度,澳大利亞仍被視為一個相對安全和穩定的投資目的地。”悉尼大學商學院講師李薇2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表述。
在悉尼大學研究中國與澳大利亞經貿投資10年的李薇指出,2014年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以后,投資澳大利亞的中國企業受益的最主要領域是非礦產領域,也就是與中國消費者市場升級相關的行業。很多中國企業受國內消費升級產業和自貿協定簽訂的驅動,投資于商業地產、農業綜合企業、可再生能源、醫療保健、科技和其他服務領域。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中國也是新南威爾士州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一大服務貿易出口市場。
李薇說,今年以來兩國政界、商界互訪頻繁,就在上個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在堪培拉同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秘書長安思捷舉行中澳外交部政治磋商。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堪培拉應約會見澳大利亞農漁林業部部長默里·瓦特,并與澳方召開中澳農業聯委會第14次會議。5月上旬,澳大利亞貿易部部長法瑞爾對中國進行訪問,同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北京共同主持召開第16屆中澳部長級經濟聯委會。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和西澳大利亞州州長今年更是相繼訪華。這些跡象顯示,兩國關系正在企穩向好,也為兩國經貿與投資合作展示了廣闊的空間。
“就在本月早些時候,西澳大利亞州公布最新的財政預算案,該州連續第六年實現預算盈余。統計數據顯示,西澳大利亞州一半以上的出口針對中國市場。中國對于鐵礦石的巨大需求,推動西澳大利亞州經濟快速發展。”李薇說。
她指出,中國是澳大利亞主要貿易伙伴,澳大利亞的優質大麥、葡萄酒、肉類、水產品、自然資源等產品具有競爭力。過去五年,來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農產品和保健品在中國舉辦的進博會上大放異彩,簽下大量訂單,眾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通過進博會進入中國市場,落地生根。
“而從中國的角度看,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23年7月1日起,中國關稅總水平將降至7.3%,遠低于9.8%的入世承諾。外資準入門檻持續降低,2022年實施的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分別縮減至31條和27條,壓縮了6.1%和10%;開放平臺相繼擴大,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李薇分析道,這些舉措都為兩國經貿合作互利共贏創造了便利條件。
被問及澳大利亞各界如何評價中國企業在澳投資時,李薇說,澳大利亞各界對于中企投資的評價差異比較大,主要原因是中國在澳的投資是一個相對新的現象。早期美國和日本企業在澳大利亞投資也受到一些爭議。一般來說,商界和地方政府對于中企投資都是積極鼓勵的,他們看到了澳中經濟的高度互補性。
談及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投資的前景,李薇認為,隨著新冠疫情影響逐步消退,中澳雙邊關系趨于穩定,一些中國投資人可能會開始在澳大利亞尋找投資機會,基于兩國高度互補的經貿關系,澳大利亞很多行業,包括礦業、新能源行業,都將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