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5日電 題:信息泛濫時代 全球媒體人士齊呼堅守公信力
新華社記者徐超 許嘉桐 馬曉澄
技術變革加速改變當前信息傳播生態,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發布者,也讓每一個人都承受著信息過載、虛假誤導的壓力。傳統媒體在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方面應如何發揮作用?全球媒體人士在第五屆世界媒體峰會期間展開深入探討,認為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卻也肩負著前所未有的責任,應該回歸其價值本源,堅持真實客觀、專業理性,守住公信力這一最重要資產。
在信息泛濫時代,傳統媒體傳播時效、覆蓋面的局限性日益顯現,在被認為“傳播效果落后”的同時,還會受到虛假信息的連帶傷害。
“謊言比事實傳播得更快。”聯合國主管全球傳播事務的副秘書長弗萊明3日在世界媒體峰會的視頻發言中說,隨著社交媒體興起,人們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不斷下降,越來越多人回避新聞。虛假信息、陰謀和仇恨在社交媒體上擴散,正毒害信息生態。
越通社副社長段氏雪絨說,越南網民超過7200萬,約占總人口的73%,數字媒體、社交網絡的爆炸式發展,使得虛假信息更易迅速傳播,“新聞機構面對社交網絡信息的強大影響力,面臨被假新聞牽著鼻子走、缺乏核實的風險”。
埃塞俄比亞通訊社首席執行官塞費·德里貝·恩達萊認為,也有一些傳統媒體利用虛假信息誤導輿論,損害了公信力。“特別是在非洲,它們為內部沖突拱火添油,制造社會兩極分化。”
伊朗《德黑蘭時報》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邁赫迪·拉赫馬提認為,虛假信息的制造與傳播,正給當前傳媒業帶來“真相危機”。
與會媒體人士認為,在虛假泛濫中堅守真相,在偏見肆虐中秉持客觀,始終是媒體的價值所在。
“作為信息和新聞的重要傳播者,傳統媒體在當下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主席黃振威表示,在數字化時代,社交媒體算法加劇了“回音室”效應,令受眾認知更加極端,社會輿論生態更趨極化。
真實記錄時代,才能無愧時代。參加本屆世界媒體峰會的嘉賓普遍認同堅守真相的原則,呼吁通過準確、公正、權威、可信的報道增強公信力、提升傳播力。
“公信力就是我們的最大資產。”加拿大《渥太華生活雜志》總編輯丹尼爾·多諾萬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媒體不能在準確、公正等原則性問題上妥協,應維護新聞工作的最高倫理標準。
破除“信息繭房”、深化交流協作,堅持客觀真實、增進受眾信任,為社會進步凝心聚力,為時代發展挺膺擔當。各國媒體人士在本屆峰會上進一步形成共識:傳統媒體應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為共促人類發展與安全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