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5月1日電 特稿|動搖科研根基 重創國際合作——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引發科學界擔憂
新華社記者郭爽
取消科研經費、擱置科研項目、刪除科研數據、政府越權干預科研、中斷科研合作……美國新一屆政府在科研領域的一系列“新政”震驚了科學界。專業機構和專家普遍認為,相關政策不僅動搖了美國科研根基,更對世界范圍內的科研合作造成巨大傷害。
政府越權干預前所未有
美國高等院校協會近日發布公開信說:“作為美國學院、大學和學術團體的領導者,我們一致反對當前危害美國高等教育的前所未有的政府越權和政治干預。”截至4月29日,這封公開信已得到562名美國高校和學術團體領導者簽名。
英國《國際流行病學雜志》發表社論說,美國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正試圖徹底重塑科學研究。文章梳理了與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相關的干預措施,包括:限制或取消數據訪問權限;限制研究范圍;切斷與國際衛生機構的聯系;有傾向性地解雇初入職場的研究人員等。文章指出,美國政府“正在破壞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公共衛生賴以進步的基礎”。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說,美國新政府為了壓制或避免“政治上偏向”的研究結果,已經刪除了有關空氣質量、地震強度和海底地質等領域的大量公開數據集。文章說,在美國政府希望“盡可能少做”的當下,最好人們什么都不知道,這樣就不用去采取行動預防或者改善什么。
歷史上,美國科技崛起得益于人才引進,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正考慮“逃離”美國。據英國《衛報》近日報道,由于擔心被拘留,一些澳大利亞學者已拒絕赴美參加學術會議。《紐約時報》上述報道指出,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得主出生于外國,但新一屆政府移民政策的沖擊卻將一些科學家卷入其中。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科學政策專家約翰·霍爾德倫表示,美國政府造成的損害可能會使美國科學研究倒退數十年。“如此大的破壞性影響將極難逆轉,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動搖科研根基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刊文說,特朗普上臺僅3個月,就動搖了80多年來美國政府對科學的支持。政府解雇了數千名政府機構的科學家,使大量研究陷入停滯,許多臨床試驗也被迫停止。美國政府還威脅要削減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數十億美元經費,并終止了氣候變化、癌癥、阿爾茨海默病和艾滋病預防等領域的1000多項撥款。
作為全球領先的基礎研究資助機構之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新政府上臺后遭到重創。據美國《科學》雜志報道,政府要求該機構明年將其90億美元的預算削減55%,并將員工數量削減一半。該機構負責人塞圖拉曼·潘查納坦在4月24日宣布辭職,被認為與此有關。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是美國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資助機構。2010年至2019年,美國99%以上的獲批藥物都獲益于該機構提供的研究資金。據媒體報道,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公布的文件及來自研究人員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28日至3月28日期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約780項經費被全部或部分終止發放,涵蓋疫苗、公共健康和艾滋病等關鍵領域。
據《自然》雜志報道,美國新政府還計劃大幅削減美國相關機構的氣候和空間科學研究,包括大幅削減美國航天局、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2026年的預算,取消對下一代太空望遠鏡等多個關鍵項目的資助等。
“我們呼吁政府停止對美國科學事業的全面攻擊,我們敦促公眾加入這一呼吁。”約1900名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學院成員3月底發表公開信說:“科學的聲音不能被壓制。我們都從科學中獲益,如果國家的研究事業被摧毀,我們都將蒙受損失。”
傷害全球合作
美國的政策變化不僅影響本國科研,也導致許多國際科研項目中斷或面臨中斷風險,對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傷害。
《自然》雜志近日報道說,特朗普上臺后已削減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全球衛生支出。這篇報道說,2024年美國在全球衛生方面的支出約為120億美元,一項利用模型估算的研究顯示,如果沒有這筆年度支出,未來15年內全球可能增加包括美國人在內的約2500萬人死亡。
在全球多地,由于擔心關鍵研究面臨的挑戰,許多研究機構正加入“拯救美國科學數據”的行動。例如,歐洲一些機構已加入備份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面臨風險的數據、拯救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毒理學數據等項目。
“我們強烈譴責(美國)對科學的攻擊。我們鼓勵全球科學界盡其所能,發出反對的聲音。”《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社論指出,美國政府正在破壞科學界和國際機構,全球科學界必須堅決抵制這些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