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5月2日電 特稿丨中東各界眼中的特朗普中東政策
新華社記者
4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執政滿百日。中東地區人士指出,新政府上任以來,美國點燃戰火、實施霸凌,無視他國主權和人權,挑戰國際規則秩序,是漠視生命的縱火者、無視規則的霸凌者。
“美國完全失去公信”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地區沖突的核心。特朗普上任后即拋出“清空”并“接管”加沙地帶的言論,在以色列3月18日恢復對加沙地帶猛烈空襲后表態“完全支持”。
在加沙城,阿姆娜·阿南帶著年幼的孩子行走在斷壁殘垣的街頭。談及美國政府,她說道:“美國想把我們遷到哪?我們唯一需要的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安穩過日子。”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馬特·曼蘇爾說,特朗普沒有把加沙地帶看作巴勒斯坦人有合法權利居住的地區,不在乎200多萬持續遭受封鎖和戰火之苦的加沙民眾,“他只看到土地、交易、項目和投資”,反映出其“殖民主義心態”。
以色列區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尼姆羅德·戈倫認為,特朗普就職前“積極參與”今年1月達成的加沙停火協議,不過是為奚落前任拜登政府無能、顯示自己“有能力”,而就職后其言行證明他與以色列右翼政府的強硬立場如出一轍,并無意愿推動沖突結束。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指出,特朗普將加沙停火協議歸功于自己,隨后任由協議破裂,他顯然“熱衷于制造關于其推動停火的大新聞,而非真正結束戰爭”。
《約旦時報》一篇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為以色列再次發動戰爭開綠燈,加深了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和美國的敵意。
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主任伊扎特·薩阿德表示,美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本應擔負起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責任,而特朗普政府的言行導致中東地區深陷戰亂,“美國完全失去了公信”。
“以制裁威嚇要價”
美國視伊朗為中東地區主要對手。開啟第二任期以來,特朗普對伊朗再度“極限施壓”,經濟上加大制裁,軍事上威脅動武,要求伊方就伊朗核問題與美國“達成交易”。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巴尼認為,第二屆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既談判又施壓,一方面表態希望避免矛盾升級,并擺出對外交手段持開放態度的姿態,另一方面通過經濟制裁和軍事威嚇,始終保持高壓,以此向伊朗要價。
與此同時,美國卻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空襲。至今,美國并沒有實現“恢復紅海航運”的目標,反而給飽受戰火摧殘的也門百姓造成新一輪深重災難。
“美國的空襲在也門各地造成死亡。我們只能安慰自己:起碼沒有加沙那么慘。”駐也門荷達臺市的半島臺記者馬娜勒·加伊德·維薩比在報道中寫道。
卡塔爾哈馬德·本·哈利法大學副教授史蒂文·賴特說,特朗普政府對伊朗、也門、加沙的政策引起海灣國家擔憂,地區國家希望和平穩定而非對立對抗。
“企圖訛詐所有國家”
“美國船只,包括軍艦和商船,應被允許免費通過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特朗普4月26日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中東媒體披露,特朗普4月與埃及總統塞西通電話時,要求埃及允許美國船只免費使用蘇伊士運河,稱這是埃及為美國“確保紅海航運安全”的“獻金”。
連日來,埃及各界強烈譴責特朗普言論。埃及人民議會(議會下院)資深議員穆斯塔法·巴克里對媒體說,特朗普這番言論反映出美國的霸凌政策和強盜行徑,美方企圖勒索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強迫其“進貢”。
埃及開羅大學國際法教授艾曼·薩拉馬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要求毫無法理依據,完全基于“霸權邏輯”,是對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嚴重挑戰。
卡塔爾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海爾·迪亞巴特對新華社記者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試圖對所有國家實施“政治和經濟訛詐”,包括對貿易伙伴全面加征關稅,這些做法破壞了國際秩序。
土耳其哈里奇新聞網站總編輯通奇·阿克科奇評論說,特朗普執政百日的標志性特征,是其向國際秩序發動“全面攻擊”,包括揚言吞并格陵蘭島、發動破壞全球經濟的關稅戰、提議“清空加沙”、悍然轟炸也門。這表明,特朗普政府無視其他主權國家的權利,無視國際法原則和國際秩序,“只考慮美國的利益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