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4年11月30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拍攝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外景(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昂 攝
新華社喀布爾5月17日電 記者手記|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歷經戰火淬煉的文明守護
新華社記者李昂 聶新宇
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西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始建于1919年,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記者來到這座只有兩層展廳的國家級博物館,探訪歷經戰火淬煉的文明守護。
在40多年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約70%的藏品已被掠奪、毀壞或走私出境,不過仍有數萬件珍貴文物,見證著阿富汗與多種文明的歷史關聯,承載著這一地區在政治、宗教和藝術領域千百年的歷史脈絡,努力展示著阿富汗獨立發展與多民族文化認同的價值體系。
這是2024年11月30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拍攝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內的一處展廳(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昂 攝
“博物館成為阿富汗動蕩現代歷史的一個悲劇性標志,尤其是在內戰時期,很多文物是在此期間被盜的。博物館經歷了搬遷、拆除、火災以及大規模盜竊,這是我們最黑暗的時期。”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葉海亞·穆希布扎達告訴記者。
阿富汗自古便是連接中亞、南亞與中東的十字路口,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促成了其在宗教、文化與藝術上的深度交融,這在博物館收藏的各類文物中可見一斑。穆希布扎達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博物館目前收藏大約6萬件古代文物,涵蓋了從青銅時代、古希臘、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臘化時代、貴霜帝國以及伊斯蘭時期的多元文明。“我們每天大約接待200名至300名參觀者,其中不少是外國游客,他們往往都會驚嘆于藏品背后文明的兼容并蓄。”穆希布扎達說。
這是5月14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拍攝的展出文物。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為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將古老遺產呈現于世界舞臺,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在2006年至2021年間將231件(套)國家珍寶——包括巴克特里亞時期的金器——送往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展出,其中就包括中國。“我們計劃恢復阿富汗文物的國際巡展,尤其是在中國,希望向中國觀眾更好地展示我們的古代文明。”穆希布扎達說。
阿富汗臨時政府多次重申保護國家文化遺產的承諾,嚴令禁止持有或走私歷史文物,防范文物失竊與遏制非法交易。據阿臨時政府信息與文化部的數據,自2021年8月臨時政府上臺以來,已有超過5000件文物被轉移至國家博物館,另有2000多件藏品得以修復。
這是5月14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拍攝的展出文物。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當記者在下午閉館前走出博物館大門,回頭望向這座歷史超百年的國家博物館,不禁感慨恰恰是阿富汗充滿輝煌與苦難的歷史,讓這座灰白雙層建筑有了穿越時空的厚重——這里為外人熟知的可能是挫敗一次次列強入侵的“帝國墳場”,但其實這里更應該是提醒世人戰爭與和平的“文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