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5月21日電 題:多措并舉積極應對全球貿易變局——來自“世界超市”義烏的一線走訪
新華社記者
眼下,在義烏眼鏡生產商秀求的工廠里,機器飛轉,百余名工人忙得熱火朝天,趕制太陽鏡和老花鏡。這批訂單將在一個月后發往美國。
5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當天晚上,秀求創始人陳海紅就收到了美國客戶要求恢復訂單的消息。
“之前因關稅問題,訂單突然暫停,打亂了我們的生產和物流計劃。”陳海紅說,“現在客戶重新支付定金,我們可以按原計劃推進了。”她的公司主要出口到歐美市場,其中對美出口約占出口總量的50%。
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有“世界超市”之稱,與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僅國際商貿城日均吸引22萬人次客商。盡管全球貿易環境波動,義烏商家仍展現出強勁韌性。今年一季度,義烏進出口總值達1674.5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1472.7億元,增長14.5%。
不少義烏商家通過分散市場規避單一市場風險。寧波冠匠工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翠艷說,公司經營20余年,出口數千種產品到中亞、東南亞和南美洲等百余個國家和地區,客戶需求穩定。“關稅政策對我們影響有限。”
2024年,約500萬把星寶傘從義烏銷往全球。浙江星寶傘業創始人張吉英直言,公司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很小。“目前,星寶傘出口到17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客戶需求量大,我們生產線甚至一度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張吉英說,在全球化競爭中,始終堅持產品品質與品牌建設“雙輪驅動”,是星寶傘能在國際市場上立足的根本。
華鴻畫家居是一家從事工藝品出口20余年的企業。兩年前,公司總經理王愛香在走訪20多個國家后,決定在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區開拓新市場。這種布局幫助了公司在今年中美貿易波動中保持穩定增長。
深耕國內市場也是應對關稅不確定性的一個有效辦法。“公司目前有大約200名設計師從事產品創新。基于工藝品制造經驗,我們近期還成立了一個專門制作禮品的部門,目標是開拓國內市場。”王愛香說,增加新的產品品類后,國內訂單開始穩步增長。
拒絕“內卷”、努力創新,越來越多義烏商家用新供給開拓新需求,做大市場增量,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
行走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從獨具匠心的傳統手工藝品到緊跟潮流的現代創意擺件,越來越多承載獨特文化內涵的產品被放置在商鋪的顯著展位。“傳統產品的市場份額穩中有降,而文創產品的市場份額則大幅攀升。”在文具行業從業幾十年的義烏市奧祥文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虞紅亮告訴記者,公司2018年開始專注于文創產品,至今已開發出數百種兼具審美與功能性的文具,深受青少年喜愛,虞紅亮稱其“提供情感價值”。
文化創意在悄然重塑“義烏制造”。今年春節期間,一款名為“賺錢蛇”的創意禮品就憑借獨特的創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市場熱烈反響,上線當天成交量就突破200萬只大關。
作為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虞紅亮表示,協會一直鼓勵當地文創企業持續加大對創新和產品研發的投入。“市場越艱難,我們認為越需要投資。”
盡管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但義烏商家展現出充分的信心和準備。“我們會繼續拓展美國市場,并且豐富產品種類。”陳海紅說。張翠艷則表示:“如果關稅有變化,我們也需要做好準備,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控制成本。”
專家認為,目前全球貿易格局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義烏應立足長遠,持續增強自身發展動能,優化出口結構,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新興市場。同時,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與海外市場的響應能力。”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李倩說。
傍晚時分,臨近閉市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熙熙攘攘,仍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在這里尋找商機。在這座全球小商品之都,多元化布局與創新驅動正成為企業抵御風險的“雙引擎”,而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快速的應變能力,則持續強化著“世界超市”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