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墨西哥梅里達5月21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丨中墨科技合作為美洲豹打造“云端棲息地”
新華社記者翟淑睿 吳昊
4月8日,在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瑪雅社群領袖本哈明·坎波斯(右)在美洲豹出現的路線上巡查。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人們一度忘了這個保護區,忘了美洲豹曾是世代祖先口中的猛獸。”瑪雅社群領袖本哈明·坎波斯告訴新華社記者。在他的家鄉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一場由數字科技帶動的生態保護革新正在悄然上演。
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夕,記者一行凌晨5時從墨西哥尤卡坦州州府梅里達出發,驅車前往齊拉姆自然保護區。經過兩個多小時顛簸后,車隊前方道路徹底隱沒在灌木叢中,手機信號中斷。記者一行背起行囊,徒步進入保護區腹地,尋找坎波斯口中的美洲豹蹤跡。
4月8日,在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瑪雅社群領袖本哈明·坎波斯查看紅外相機。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坎波斯生活的尤卡坦半島不僅是瑪雅文明發源地之一,也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著稱。其中,齊拉姆自然保護區占地超過690平方千米,包括約525平方千米陸地和165平方千米海洋。保護區內有超過590種動植物,其中有數十種瀕危及重點保護物種。
自2022年起,中國華為公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與墨西哥地方政府攜手,在齊拉姆保護區啟動“科技為自然”數字技術合作項目。項目一期在保護區內采集音視頻數據,結合算法分析在云平臺使用人工智能處理數據,進而監測生物多樣性指標。
這是4月8日在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拍攝的紅外相機。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每當有動物經過,紅外相機就會自動捕捉下它們的身影。工作人員每隔約40天會取出相機的存儲卡,對拍攝內容進行分析。”坎波斯指著綁在樹干上的紅外相機說,采集的音視頻數據通過華為云平臺后,再使用人工智能算法高效識別不同野生動物種類,并系統評估氣候變化對它們生存狀況的影響等,從而為物種保護和生態研究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
據尤卡坦政府數據,截至2025年4月,上述項目已識別出147個物種,其中在當地首次記錄并共確認16只美洲豹活動蹤跡。
這是4月8日在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拍攝的紅外相機。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跟著坎波斯的腳步往林中更深處去,土地越發柔軟潮濕。這里的樹干高大挺拔,一叢叢氣生根粗壯繁茂,枝葉在頭頂交錯成蔭。
“聽,是美洲豹的腹鳴聲。”坎波斯突然示意大家安靜并停下腳步。
風穿過林葉,傳來沙沙聲,美洲豹的“咕嚕嚕”腹鳴聲參雜在其中,隱隱約約。雖然記者聽得并不真切,但卻深深感受到:這片神秘的土地有自己的主人。
這是4月8日在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動物腳印。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現在美洲豹蹤跡越來越多了,因為上述科技項目不僅從‘云端’守護了自然家園,也有效制止了非法捕獵活動。”當地向導胡安·卡斯蒂略說,以前紅外相機還拍到過獵人的照片,但現在幾乎沒有了。獵人知道這里裝了攝像頭和錄音裝置,違法行為會留下證據,可能被舉報甚至被起訴。
項目實施以來,工作人員經常在當地社區開展宣講,民眾對保護區的認知和態度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坎波斯介紹說:“以前大家都知道這里可能有美洲豹,但誰也沒見過。現在,通過紅外相機拍到美洲豹、豹貓、雉雞等各類動物的照片,大家切實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生態價值,也更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坎波斯有時帶著野生動物的照片回家,女兒們會興奮地問:“這些動物真的在我們這兒?”
這是4月8日拍攝的墨西哥東南部尤卡坦的齊拉姆自然保護區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里卡多·蒙托亞攝)
“是的,它們就是我們的鄰居。”他總是這樣回答。那一刻,保護區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成為了社區的一部分、值得守護的共同家園。
今年4月,華為公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墨西哥政府部門等共同啟動了“科技為自然”二期項目。“數字技術正為人類應對環境危機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華為董事、企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陶景文表示。
墨西哥尤卡坦州州長華金·迪亞斯·梅納表示,該項目強化了公眾環保意識,推動地方村落、科研機構和各級政府合作,保護了人類自然遺產。
據介紹,“科技為自然”墨西哥項目二期將重點收集美洲豹種群分布數據,為生物廊道建設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提升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和決策效率,將科技融入大規模的自然保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