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本大阪5月22日電 記者手記|在大阪世博會感受多彩中國
新華社記者楊光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內,互動屏等數字設備展示著中國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等,引來人們陣陣贊嘆。
世博會中國館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向參觀者呈現綠水青山、崇尚自然的美麗中國,展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社會。該館外立面以竹簡為造型,建筑主體以竹材與鋼結構結合,墻體選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質產品。
日本游客竹下先生說,自己名字里也有“竹”字,所以不惜排隊一個多小時,也要進來看一下這座用“竹子”建成的中國館。“竹子這類建材在日本非常少見,館內展陳也非常精美,沒有白來。”
在中國館一樓的“綠水青山”展區,廈門筼筜湖的宜人生態、湖南十八洞村的盎然生機、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生態修復等向世界講述著一個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展現中國當代生態治理智慧和綠色發展理念。日本游客山下先生說,一個個城市環境治理故事投影在一朵朵“花瓣”一樣的大屏幕上,這樣的表現形式很有視覺沖擊力。
“花瓣”旁的弧形交互屏上介紹著三江源、武夷山、海南熱帶雨林等中國國家公園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朱鹮、林麝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體態特征、生存技能、分布情況等文字說明,公園面積、品種數量等直觀數據吸引各國游客久久佇立。竹下說,中國的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超乎想象,中國館的精彩展示讓他大開眼界。
為突出互動性、體驗感,交互屏上每個國家公園都配有一位可愛的動物形象大使,包括大熊貓、東北虎、藏羚羊、金絲猴等。
“快來看,大熊貓在這里,那里是老虎。”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父母一邊忙著介紹,一邊抱起孩子輕輕觸摸彩色屏幕上的大熊貓寶寶、東北虎寶寶等。
“歪頭了!真可愛啊!”看到屏幕上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寶寶,觀眾們不禁發出感嘆;當圓乎乎的東北虎寶寶瞪大眼睛緩緩招手,觀眾也笑著向它揮手回應。在與虛擬動物的互動中,在悠悠青山、涓涓細流的畫面里,游客們感受到中國多姿多彩的生態之美。
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游客特雷弗斯說,這些動植物保護的展示內容很有意思,讓人身臨其境,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22日是大阪世博會“江蘇周”活動最后一天,系列活動以“共創綠色未來”為主題,與世博會中國館的主題高度契合。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無錫、蘇州、鹽城分別舉辦專題城市推介活動,多維度展示江蘇綠色發展風采。
生態發展離不開科技賦能。22日中午,在世博會中國館,國家電網蘇州供電公司發布展示了蘇州碳普惠服務體系,向各國觀眾介紹碳核查、碳減排、碳交易、碳中和認證等一站式碳服務如何在產品制造、文體活動、組織機構運營等多類場景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