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寧波5月24日電 題:繪就發展“同心圓” 打造交融新范式——在中東歐博覽會感受跨區域開放合作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朱涵、唐弢
東錢湖畔,奔“甬”而來。當捷克水晶閃爍著璀璨光芒、波蘭紅酒啤酒擺滿了貨架、匈牙利舞者跳起歡快的民間舞蹈……以“向新 向實 向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正在浙江寧波如火如荼進行。
來自中東歐14國和其他9個國家的展商以及眾多國際機構的嘉賓匯聚一堂,在交流對接、參觀采購中繪就中國—中東歐跨區域發展“同心圓”,透過其中,經貿領航、科技賦能、文化添翼的合作交融新范式加速形成,一個個逆勢奮楫、聚力共贏的故事不斷書寫。
經貿領航,合作更趨緊密
“匈牙利的羽絨服也能如此輕薄又保暖!”“不用去保加利亞就能體驗玫瑰精油帶來的愉悅?!?4日上午,中東歐博覽會寧波國際會議中心內摩肩接踵、好不熱鬧。開館不一會兒,就有大批觀眾涌入“精品中東歐”展區,彼時,寧波貝宏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葉微微忙介紹、忙洽談,不亦樂乎。
“展會是中東歐商品‘試水’中國市場的平臺,我們已經連續四屆參加中東歐博覽會。”葉微微告訴記者,“本屆展會帶了30多種日化產品,備了兩三百箱的貨,還有不少新老朋友將特色產品委托給我們參展,希望借此打開新市場。”
搭乘中東歐博覽會的快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拾級而上,更趨緊密。
數據顯示,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成立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年均增長8.8%,中國自中東歐國家進口年均增長7.4%,均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截至目前,中東歐14國已有126種農食產品獲得對華準入,累計注冊3430家境外農產品企業,“合作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斯洛文尼亞有句諺語,叫作‘分享的喜悅是雙倍的喜悅’。”本屆博覽會主賓國之一的斯洛文尼亞國民議會副議長霍特表示,中東歐博覽會不僅是一場商品交易會,更是共同成長的催化劑。希望以此為契機,開放對話、互學互鑒,進一步拓展商品及服務領域貿易往來,共同構建充滿韌性與創造力的未來。
科技賦能,引力更加強勁
近年來,我國與中東歐國家以科技為“鑰”,創新合作日益深化,呈現出多領域、多層次的特點。
走進本屆中東歐博覽會重點打造的全新展區——“數智中東歐”,奧地利的鉆石飛機、塞爾維亞的海上安全傳感器、斯洛伐克的醫療設備以及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能源等領域的“高精尖”“黑科技”成為觀眾“打卡”、體驗的熱門。
擬人行走、聞香識物、迎賓遞水……人形機器人旁,斯洛伐克商人托馬日·多倫茨正向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機器人的技術性能以及適用場景。
“我新成立了一家科技企業,特地來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和發展機遇?!倍鄠惔母嬖V記者,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發展令他印象深刻,雙方在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投資合作空間廣闊。
科技進步帶來的驚喜,不只出現在展臺上。22日舉行的2025中國—中東歐國家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活動,聚焦加強科技創新合作、雙多邊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等內容,為各國攜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應凝聚合作共識,共同把握新興技術發展機遇,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敝袊饨徊繗W洲司副司長常健表示,雙方要充分發揮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互補優勢,通過技術轉移、項目孵化和人才培養等務實舉措,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文化添翼,交融更具魅力
雪菜黃魚的鮮香與匈牙利牛肉湯的濃郁交織,紅膏熗蟹的咸鮮與巴爾干肉腸的醇厚碰撞……21日,一場在寧波老外灘的百人長桌宴,帶來了“舌尖上”的相遇,也拉開了博覽會人文交流的序章。
人文藝術是構筑不同國家間民心相通的橋梁。在中東歐主題圖形印特展上,一位來自波黑的參觀者一眼就認出了印章上刻的是他們國家的莫斯塔爾古橋。“我們國家的標志性建筑通過中國的篆刻藝術呈現,真的太神奇了!”這位參觀者說。
特展展位負責人蔡思超介紹,將中東歐的文化元素融入中國傳統的金石篆刻,既展現了當代審美意味,又激發了觀眾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多元文化的感知,助力雙方交流交融更具獨特魅力。
不同文化間的共鳴也在催生著經貿機遇。水晶玻璃工藝品是捷克最負盛名的傳統產品之一,作為中東歐博覽會的“全勤生”,捷克水晶品牌歐若拉又帶著100多個品種前來參展。
“今年我們打造了一批將中國傳統吉祥紋飾與捷克水晶質地結合的產品,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吸引更多中國消費者。”歐若拉水晶代理商翟利娟說。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未來,還深植于一次次文明互鑒的成果之中。博覽會期間,寧波—中東歐國際文化與藝術交流中心正式啟動,100多所院校和單位參加了一系列教育合作交流、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活動……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正用更加開放寬廣的胸懷,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