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2日電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盡管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其聲稱能重振制造業的經濟政策,但美國制造商卻在大幅削減崗位。
據報道,美國進步中心依據政府勞工數據開展的一項新分析顯示,8月美國制造業減少了1.2萬個工作崗位,而自4月以來,該行業的就業人數已累計減少4.2萬人。
這家無黨派政策研究機構將工作崗位減少歸咎于特朗普政府的三項舉措:一是大幅加征新關稅;二是在移民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三是共和黨支持的“大而美法案”。美國進步中心稱,該法案通過逐步取消部分稅收抵免,對可再生能源企業造成了不利影響。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25年,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總計減少3.3萬人。裁員主要集中在耐用品生產企業,如汽車、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制造商。近期美國整體就業市場招聘步伐也大幅放緩,遠低于預期,制造業裁員正是在此背景下發生的。
特朗普于4月宣布對其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加征一系列關稅時,白宮曾表示,關稅將通過減少美國與經濟伙伴的貿易逆差,推動將制造業崗位轉移至美國,從而保護美國工人。
然而,美國進步中心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經濟學家薩拉・埃斯特雷普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美國關稅的規模與適用范圍存在不確定性,這讓制造業企業陷入被動——企業成本增加,招聘意愿也隨之降低。
“企業對當前局勢感到迷茫,” 她說,“一切都在日復一日地變化,沒人清楚生產規劃應如何制定。這就是它們不愿招聘的原因。”
專家表示,另一個加劇制造業不確定性的因素是針對特朗普政府關稅的持續法律訴訟,這使得企業難以制定未來規劃與投資決策。
此外,經濟學家丹尼爾・奧爾特曼表示,特朗普政府對移民的打擊也在影響制造業招聘。
“對部分制造業領域而言,移民一直是重要的勞動力來源。如果削減這部分勞動力供給,只會讓企業更有動力推行自動化生產及其他形式的資本密集型制造模式。”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