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五處日軍侵華戰爭場景總長170尺的膠片、抗日義勇軍的原始照片、關東軍軍事要塞的20余本報告、南京大屠殺時日軍的旗幟和家書、“七三一”部隊的四本相冊……近日,沈陽收藏家張廣勝向記者出示了他收藏的這些日本侵華戰爭史料實物。
在位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的一個居民小區內,42歲的張廣勝將自己珍藏了20余年的幾十個日本侵華的實物證據展示出來。
“這是我20多年來第一次接受記者采訪。其實就是想用這些證據,讓日本為他們的侵華行徑低頭認罪?!睆垙V勝說。
張廣勝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紙盒子,然后戴上白手套,取出其中的一個小圓盒。隨后,他展開了盒里的東西:一盤50尺長、35毫米的膠片。記者認真辨認了圓盒外邊的字:“家庭映畫——滿洲事變實況”。
張廣勝說,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時,隨軍記者拍下來的紀錄片,它真實地反映了當年的戰斗現場。此外,張廣勝還拿出了另外四盤錄影膠片,分別是南京入城(30尺)、上海事變——閘北頑敵掃蕩(30尺)、杭州灣登陸(30尺)、武漢三鎮攻略(30尺)等記錄不同的日本侵華戰場的影像膠片。
據介紹,因為這5盤電影膠片保存完好,只要有放映設備,這些膠片都可以放映出來。
當記者打開4本關于日本侵華1855部隊的相冊時,只見上邊有合影、生活照、工作照。如果不是張廣勝的介紹,絕想不到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七三一”部隊下屬的一支部隊。經有關專家認定,由于日本投降之際,對“七三一”部隊的罪證進行了大肆銷毀,能留到今天的已極為罕見,很多研究學者認為這是揭露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生化武器最有力的物證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為使東北成為進攻前蘇聯的戰略基地,在沿東北中蘇、中朝、中蒙邊境戰略要地修筑了龐大的秘密筑壘地域——關東軍地下軍事要塞,綿延幾千公里。
張廣勝介紹說,當年這都是日本隨軍記者作為戰果記錄下來的,但到了今天,則成為日本侵略者的侵華鐵證。(記者李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