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采取五項措施 提高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處理矛盾問題的能力

思南縣為解決“信訪不信法、信官不信法,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等突出矛盾問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
思南烏江文化健康產業(yè)園是思南引資的一個民生項目,該項目建設涉及拆遷農戶214戶,有204戶農戶已順利拆遷,僅剩袁某、王某等10戶提出無理要求拒簽協(xié)議,利用親戚關系、弟兄關系,捆綁成團,試圖通過濫訪纏訪等方式,達到大發(fā)橫財?shù)哪康摹?013年到2014年7月,袁某、王某邀約10戶代表多次非法進京、到省上訪,還從北京請律師與政府打官司,律師通過實地調查了解,認為思南縣人民政府對烏江文化健康產業(yè)園的項目實施程序合法,補償合情合理,規(guī)勸他們做好拆遷工作。袁某、王某等人不甘心此事,又企圖通過媒體炒作來達到目的,縣委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聽取他們的訴求,并耐心細致地做解釋工作和政策法規(guī)的宣傳工作,通過一年多的教育疏導,仍未解決問題。2014年3月,縣委、縣政府以政法部門為主組成10個工作組和律師服務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辦法,對信訪群體采取主體分割法,形成個案,分信訪訴求、信訪處理回復、拆遷補償兌現(xiàn)三個階段開展工作,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對每戶的情況進行再次復核,并對合理訴求提供法律服務。7月20日,袁某、王某等10多人再次進京非法上訪,縣公安機關根據(jù)“處理纏訪鬧訪的有關規(guī)定”,對袁某、王某等19人實施治安處罰,對另外7人進行了法律訓誡,用法治的辦法解決了烏江文化健康產業(yè)園非法上訪問題。

銅仁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張濤(右二)到思南縣指導工作,左一為思南縣委書記胡洪成;右二為思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史大高。
思南九天溫泉城是貴州乃至西南地區(qū)水質最好、水溫最高、設計最先進的一個溫泉城,在建設過程中由于水源地群眾不懂法阻止施工,使該工程停工了一個多月。后來,經過縣委書記、縣長、縣委政法委書記及政法干部深入群眾零距離接觸,心與心溝通,采用法律的、教育的手段解開了群眾心中的疑惑,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圓滿解決了這一群體性矛盾問題。
為了提高廣大干部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矛盾問題的能力,堅守法律底線,該縣主經采取以下五項措施。
——加大法制宣傳,樹立法治觀念。一是組建“法制、道德、平安”宣講團,開展法律宣傳“六進”活動,對《憲法》、《民法》、《刑法》、《治安處罰法》和《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學法、知法、守法,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是聘請省內外法律專家每季度舉辦一次“周末法治大講堂”,對所有黨員干部進行法律知識講座,對《如何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進行專題培訓,目前已舉辦3期“周末法治大講堂”,有6200多名黨員干部和政法干部參加培訓。三是組建政府律師服團隊,為縣政人民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重大項目建設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確保政府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思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史大高同志(右一)指導依法調解工作
——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一是依法行政。在思考問題作決策時,必須注意目的合法,程序合法,權限合法,內容合法,手段合法。對于重大事項或工程項目必須進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把行政行為納入依法運行的軌道,既要防止因決策失誤造成各種社會矛盾,又要防止因執(zhí)法不當對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做到“用心、用情、用力、用法”解決人民群眾的訴求問題。二是依法管理。各行業(yè)、各部門要依法依規(guī)進行管理,認真履行管理者的權利和義務,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哪里發(fā)生問題,就由哪里解決,不準越級上交,對任職期內的矛盾問題在離任或調離時必須處理結束,否則不予調動或重用。三是依法懲戒,決不手軟。對無視法律法規(guī)的違法行為,要通過法律手段依法處理,對把上訪當成誣告、陷害、誹謗渠道的,要強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責任,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四是依法終結信訪,嚴禁久訪不止。對涉法涉訴信訪,嚴格執(zhí)行訴訪分離,用司法程序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對長期纏訪的實行終結制度。加強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程序審理,嚴格執(zhí)行審判監(jiān)督和檢察監(jiān)督,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實行辦案責任終身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預防和減少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發(fā)生。
——加強對依法處理矛盾問題的領導。縣、鄉(xiāng)鎮(zhèn)兩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是維護一方穩(wěn)定,確保一方平安的第一責任人,也是依法處理矛盾問題的總負責人,要把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納入重要議事程,做到領導干部帶頭接訪、帶頭包案,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親自抓,親自過問。認真落實維穩(wěn)工作領導責任,把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領導干部的政績掛鉤,凡是維穩(wěn)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響的不得提拔重用,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法律責任。

思南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史大高同志(右三)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加強依法治理工作的基層基礎建設。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政治素質好、懂得法律知識、熱愛調解工作的同志充實到村調委會,把具有農村工作經驗、責任心強的政法干部派駐村級“干群連心室”,通過抓好“干群連心室”的規(guī)格化建設,搭建依法治理工作平臺。二加強基層級織的保障工作。村級調解員、村級綜治工作站站長享受村級待遇,建立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獎補機制,對調處成功一起矛盾問題,只要調解文書規(guī)范,符合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根據(jù)處理的難易程度實行200元——500元的獎勵。
——建立矛盾問題協(xié)調聯(lián)動機制。當前引發(fā)各類矛盾問題的原因很多,涉及到政治、經濟、法律、行政管理等諸多方面,要處理好這些矛盾問題單靠某一方面是不行的,必須建立健全矛盾問題的協(xié)調聯(lián)動機制,搭建跨行業(yè)、跨區(qū)域協(xié)同作戰(zhàn)平臺。一是依托縣矛盾調處中心,對重點矛盾問題牽頭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協(xié)調處理,嚴防矛盾問題的轉化升級。二是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單位綜治工作中心和調委會的作用,及時處理各類矛盾問題。對復雜疑難的矛盾問題進行聯(lián)合調處,對調解不成功的,引導走司法程序。三是建立矛盾問題排查調處制度,定期開展各類矛盾問題的排查活動,形成月分析、季小結的矛盾問題研判機制,層層梳理轄區(qū)內的矛盾隱患,做到預警在前,處理在先,將問題發(fā)現(xiàn)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四是建立完善矛盾問題的排查處理臺帳。對矛盾問題實行動態(tài)管理、跟蹤督辦銷號制度。對影響較大的矛盾問題,建立縣級領導包案制度,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人,落實“六包責任”,由縣督查局跟蹤督辦,確保每一起矛盾問題得到妥善處理。(貴州省思南縣委政法委 袁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