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1日電 日前,國務院《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內貿信息中心首席專家郭召芬今日在談及政策亮點時表示,這次新的意見出臺有三個特點:政策聚焦點突出;時代新特征明顯;改革創新意識強。
11月16日,繼《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 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之后,國務院《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標志著國家在促進內貿流通業發展方面再度加碼政策。
郭召芬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狀態,投資增速回落,外部需求低迷,經濟下行壓力大。消費需求作為最穩定、最持久、最基礎的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從8月份開始小幅回升;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正在顯現,前3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比資本形成總額高7個百分點左右。流通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與紐帶,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是擴大實現消費、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郭召芬指出,在此背景下,國務院下發的《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許多新亮點、新提法。
郭召芬表示,首先是政策聚焦點突出。針對當前內貿流通面臨的關鍵問題,制約因素和發展趨勢,內貿流通業將著力點集中在流通方式現代化、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流通領域改革創新和營商環境改善四方面,并“重中選重”,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選擇重點突破,如電子商務、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流通企業改革和市場環境建設,這也可能將是為今后一段時期內貿流通的工作方向和重點 。
郭召芬說,其次是時代新特征顯著。信息技術發展促進了流通方式的轉變,電子商務為標志的新流通革命正在到來,流通渠道、流通半徑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大數據的開發應用將助推這一趨勢。隨著商品消費需求趨于飽和,人們對養老、家政、健康、休閑娛樂等服務需求增多,增加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水平成為關鍵。規范促進電子商務和增加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投入正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提出的。
郭召芬最后說,改革創新意識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是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內貿流通作為市場化較早的行業之一,在發揮市場機制和做好宏觀調控方面積累了有一定的經驗和做法。但商貿企業運行機制、流通管理體制改革滯后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此次《意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出了公益性市場體系建設、推進流通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內貿外融合發展等方向,拓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