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就201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預測今年中國經濟走勢時強調,從國內看,三期疊加的影響、各種矛盾交織依然存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但中國有堅實的基礎,不竭的動力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創新,預計2015年經濟仍然會保持平穩較快中高速的增長。
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四季度增長7.3%。
關于2015年經濟形勢,馬建堂表示,關于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環境,一方面要看到,2015年所處的經濟環境依然比較復雜嚴峻。從國外看,一些發達經濟體確實在加快復蘇,但是有一些主要經濟體復蘇過程還是比較艱難曲折的。在這個基礎上不同的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也出現了分化,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的動蕩,還有最近原油等大宗原材料的跳水式下跌,都使得2015年的國際環境并不那么令人樂觀,仍然還是復雜的,甚至還是嚴峻的。從國內看,三期疊加的影響、各種矛盾交織依然存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還是比較大,所以要看到這些困難,要有憂患意識。
馬建堂也指出,也要看到2015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或者說中高速發展,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這些條件在哪里?可以從幾方面看:
一是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新“四化”的相互推進。這是中國經濟2015年平穩發展的堅實基礎,是基本面。判斷經濟形勢走勢,一定要看到這個基本面,這是經濟運行的核心。
二是改革開放激發創業創新的不竭熱情,這是中國平穩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是改變中國經濟命運的關鍵一招,是中華民族地位不斷提升的關鍵,是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的關鍵,也一定會是今后及“十三五”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動力所在。特別是簡政放權、放開準入、方便辦事,將會極大地調動中國9億左右的勞動人口,數千萬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熱情。要創業創新,就要雇傭人,要有資本金。去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后,3至11月份,市場主體增加了1005萬。去年是中國改革的元年,2015年繼續推動開放。改革是當頭炮,打破創業創新的枷鎖和羈絆,13億中國人、9億多勞動力所孕育的創業創新的熱情就會迸發出來,這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
三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經濟發展保持平穩發展的關鍵。“新四化”是基礎,改革開放是動力,科學的宏觀調控是關鍵。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經濟都會有波動,要熨平這個波動就是要靠政府的宏觀調控。這兩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在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適時適度地預調微調,這是2014年平穩增長很重要的原因,也會是2015年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很重要的原因。
馬建堂表示,概括起來,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比較嚴峻的國內外環境,要有憂患意識,同時更要看到中國經濟較長時期保持中高速增長,并向中高端邁進的潛力和條件,中國有堅實的基礎,不竭的動力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創新。2015年中國經濟仍然會保持平穩較快中高速的增長。關于今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全國“兩會”將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