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一路同行)九三學社: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 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題:九三學社: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作者 李雪峰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任務更加艱巨。

九三學社,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之一,自2016年起,與各民主黨派一道,分別對口8個全國脫貧攻堅任務重的中西部省區,承擔起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的工作。九三學社的對口省份是陜西省。
8月25日至28日,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率調研組赴陜西省米脂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他表示,相信陜西一定能夠扎扎實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實現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的目標。
“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對于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武維華指出,要進一步增強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做到不放松、不停頓、不懈怠。
深入一線調研 監督與時俱進
各民主黨派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聚焦貧困人口精準識別、精準脫貧、重大政策措施執行、扶貧資金項目管理使用等6項內容。在開展這項工作的四年多來,九三學社及時提出了諸多意見建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叢斌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是貼近民生、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便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將其作為監督工作的基礎。
四年多來,九三學社中央在陜西開展了30次調研,深入陜西7市24縣112(鄉)鎮272村15社區,走訪農戶3689戶,訪談各級各類扶貧干部、教育、醫衛等人員1927人,走訪各類扶貧點、學校、衛生服務機構、縣級職能部門740個,提出意見建議300余條,形成調研報告33篇。
從“布點監測3縣4村”到“領導班子‘一對一’監督深度貧困縣”,再到“陜南陜北關中片區抽取監督縣”,九三學社中央的調研方式經歷了三次調整,以適應脫貧攻堅戰形勢變化。
“我們的關注內容也同樣根據工作需要進行了階段性調整。”叢斌介紹,從2017年至今,九三學社的重點關注內容也在一直進行調整。從健康扶貧、易地搬遷到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再到“兩不愁三保障”、安全用水,直至檢驗脫貧質量和可持續性、疫情防控等諸多領域,都成為九三學社中央的重點監督內容。

探索創新實踐 積累脫貧經驗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是中共中央賦予各民主黨派的第一個專門監督事項,是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一種新探索。”叢斌表示,以往的民主監督工作,通常是以每年兩會提案、議案、建議的方式提出,平時是以呈報信息的方式提出,基本上沒有對某一個重大事項進行過跟蹤監督。
他強調,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多數情況下不能直接改變被監督者的工作方式和行為,而只能通過監督形成一種壓力,或提出意見建議,供被監督者參考。這項工作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而是合作、協商、協同式監督,是為了把脫貧攻堅工作做扎實。
在他看來,這是一次多黨合作的新實踐,體現了中共中央對民主黨派的高度信任,它不僅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實效,也為民主黨派提升履職水平和成效提供了一個實踐平臺。
“對民主黨派來說,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給民主黨派全方位深度參與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契機,有助于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水平,增強組織凝聚力。”叢斌說。
他坦言,作為民主黨派,首次承擔面向一個省的對國家重大戰略專項實施情況的民主監督任務,最初無從下手。經過四年多的實踐,已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做法經驗。
“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不能只聽匯報,而是要進村入戶,帶著問題調研。”叢斌談到,九三學社中央組建了專家隊伍與調研入戶隊伍,并做到重點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指導和幫助脫貧攻堅任務重的中西部21個省(區、市)的九三學社省級組織開展省內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
同時,調研采用“內容聚焦、分類選點、分工協作、現場核實”的工作模式,力求全面客觀、信息真實、調研深入。此外,九三學社中央還針對重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加強與陜西省的溝通交流,雙方在監督理念、思想和行動上達成一致。并“寓幫扶于監督之中”,通過多種方式,直接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建立聯絡機制 持續建言追蹤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對于各民主黨派和對口地方省份來說都是一項新任務,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因此是一項創新工作。”叢斌表示,面對這項工作,首先是通過調查研究,了解陜西脫貧攻堅的基本情況,在理清工作思路后,與陜西省建立溝通聯絡機制。
他具體介紹,九三學社中央與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建立了主要領導間、分管領導間、工作機構間三個層面的溝通聯絡工作機制、扶貧工作進展材料報送機制、信息獲得機制和意見建議當面反饋等四項機制,為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順利進行打開了局面。
“每次實地走訪調研結束時,調研組都要同陜西省召開座談會,對調研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整改建議向陜西省坦誠建言。”叢斌強調,這些建言在每年調研結束后,都會形成調研報告并報送有關部門。
不僅如此,九三學社中央還持續追蹤上一次調研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叢斌表示,對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及新發現的問題向陜西省反饋,推動意見建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提出的意見建議切實落地。
未來誰來扶怎么扶
四年多來,叢斌每年都要帶隊到陜西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學醫出身的他,卻對“三農”問題更為關注,尤其是發展集體經濟問題。
在他看來,發展集體經濟不是只解決財富等經濟問題,還能鞏固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發展農村的社會化事業等公益性事業,穩定農村的經濟制度,有效組織農村勞動群眾,從而保證農民收入不斷增長。
2019年6月,叢斌在陜西丹鳳縣武關鎮梅莊村調研了解到,支部書記帶頭入股發展集體經濟。
在他看來,黨支部成員帶頭,集體經濟就能發展起來。同時,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三方面問題必須處理:一是解決財務等資產問題;二是找好帶頭人;三是找準產業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80%以上的扶貧方式是輸血式、喂養式的。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可以提升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能力,充分發揮自身造血功能。”叢斌指出,這既盤活了農村資產,又參與了農村社會建設,農村的醫療教育等諸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這就解決了2020年后誰來扶和怎么扶的問題,才能將此次脫貧成果有效地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
截至2019年年底,陜西省56個貧困縣(區)全部脫貧摘帽,646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由2015年年底的229.88萬人減少到18.34萬人,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目睹貧困地區面貌不斷發生新的巨大變化,叢斌表示,未來,九三學社中央還將繼續圍繞重點課題深入調研,并將持續關注如何做好當前的農村工作。同時,九三學社中央還將用第一手的鮮活素材,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