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浦東再出發)“拓荒者”眼中的浦東30年:最好的紀念是創造新的奇跡
中新社上海11月12日電 (李姝征 郁玫)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在上海隆重舉行,浦東開發開放的建設者們感慨萬千。
外高橋保稅區是中國第一個保稅區。“早期外高橋的開發條件十分艱苦、一盞臺燈、一盒文具、一輛自行車,”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宏當日表示,這就是外高橋開發“先遣隊”上班第一天領到的全部“家當”。
30年后的外高橋保稅區,已是一座萬商云集的國際貿易城,商品銷售額和工商稅收連續多年占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半壁江山。
陸家嘴30年的發展,見證了浦東發展的速度與高度。如今摩天樓林立的銀城中路,30年前曾是一條“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的爛泥渡路。
從爛泥橫流,到資金涌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宇祥表示,當前,陸家嘴金融城已經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豐富、金融機構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正對標紐約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加快邁向國際一流金融城。
張江,被譽為中國的“科創地標”,30年前曾是一片蘆葦蕩。
一批科學家正是浦東基礎科研的“拓荒者”。“30年來,我親身經歷并見證了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陳凱先表示。
2003年,上海藥物所張江新址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第一家整建制搬遷至張江的國家級生物醫藥核心研究機構。隨后,藥物代謝研究中心、中藥創新中心、模式動物中心等如雨后春筍在張江拔地而起,一個國家創新藥物研發技術平臺體系逐步在浦東建立起來。“上海藥物所自身也在張江這塊熱土上快速發展,成為我國新藥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中心之一。”陳凱先說,
眼下,張江已經聚集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大科學裝置集群、高校和頂級科研機構林立于此。這也意味著,浦東承擔起了新時代中國發展科技“創新策源地”的重任。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未來,張江將進一步聚焦世界前沿科技,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提升張江人工智能島、張江機器人谷、張江細胞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的產業能級。并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推動更多的龍頭企業開放創新資源賦能中小企業,強化與更多頭部創投機構的深度合作助推張江企業融資上市,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格局。
30年滄桑巨變,浦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與關注,也將中國經濟的“汪洋大海”匯入全球經濟的共同體中。數據顯示,30年來,浦東累計吸引實到外資1029.5億美元,集聚170個國家和地區的3.62萬家外資企業、全球500強企業中346家在浦東有投資項目。
作為浦東的外企“老朋友”,“普華永道見證、參與了浦東3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對浦東、對上海、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普華永道中國上海主管合伙人黃佳表示,未來將繼續與浦東“一路同行”,將服務浦東的經驗賦能全國和全球。
眼下,浦東正站在更高的起點上。“30歲是人生中最富活力的年華。而立之年的浦東,最能攻堅克難、干事創業。”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表示。“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奇跡。”上海市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