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 (孟彥)“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的變化趨勢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原副所長丁一凡等與會專家表示,在當前國際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下的背景下,貿易導向的產供鏈聯系正在加深與地緣政治的關系。
本次研討會由惠新(廈門)科技創新研究院與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共同舉辦。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副院長于向東、研究員張笑宇,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原所長戴國強等專家參會。
他們結合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對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產生的深遠影響,重點圍繞產供鏈被中斷風險、世界產供鏈未來趨勢、世界秩序主導權重構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問題進行研討交流。
與會專家認為,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化銳不可當,產業鏈供應鏈不斷融合深化,世界產供鏈一體化趨勢明顯。然而,近年來,“逆全球化”暗流涌動。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暴發流行,以及目前的俄烏局勢,都已對包括能源在內的產供鏈產生了深遠影響。
與會者指出,清醒認識能源與制造業分離所引發的階層利益變化,進而對政治層面和國際關系產生影響,值得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視。
有專家進一步指出,“產業鏈供應鏈應該去武器化”,人們需要通過梳理分析經濟運行“三流”(能量流、產品流和資金流),解讀世界產供鏈變化發展趨勢。
與會專家還表示,在當前國際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下的背景下,貿易導向的產供鏈聯系正在加深與地緣政治的關系。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已經構建了全球產業鏈相互配合的運行機制。產業鏈之間相互牽制力增大,想把其中一方排除出去極為不易。
另一方面,美方提出的“產業政策”反映出國家干預主義的回歸,其目的是重構全球產業鏈,這種主權國家行使權力的過程對企業影響巨大。
還有專家稱,與此前的全球化相比,未來或將從“全球一體化”轉變為“經濟區域一體化”。一些國家更需要加強構建自己的產業鏈。需指出的是,美方料將采用“去全球化”和國家干預的措施,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應就如何保障產供鏈穩定持續深入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