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張依琳)2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諸宏明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至2021年底,全國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3萬個,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實現了縣鄉村全覆蓋。
資料圖:圖為青海省西寧市一醫療機構使用終端設備?!執砀?攝近1000萬個因病致貧返貧家庭成功擺脫貧困
國家衛生健康委鄉村振興辦主任、財務司司長何錦國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衛健委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全面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累計幫助近1000萬個因病致貧返貧家庭成功擺脫貧困,取得顯著成效。
脫貧地區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城鄉醫療服務能力差距不斷縮小。將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實現每個脫貧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98%的脫貧縣至少有1所二級及以上醫院,脫貧地區縣醫院收治病種的中位數已達到全國縣級醫院整體水平的90%,越來越多的大病在縣域內就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建立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對貧困患者實行精準分類救治。截至2020年底,累計救治2000多萬人。
我國實現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
諸宏明表示,國家衛健委健全服務網絡,群眾就近看病就醫更加方便。以縣域為單位,根據服務人口和半徑,合理布局醫療衛生機構,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至2021年底,全國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3萬個,鄉鎮衛生院3.5萬個,村衛生室59.9萬個,實現了縣鄉村全覆蓋。
同時,先后開展“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等活動,指導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提升服務能力。目前,居民縣域內就診率超過90%,鄉、村兩級診療量縣域內占比長期保持在2/3以上。
資料圖。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圖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02%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許穎表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從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歷年監測的數據看,因病致貧返貧戶近1000萬,占全部貧困戶40%左右。
依托信息化技術把被幫扶對象的動態信息精準推送到幫扶醫生手中,先后對290萬貧困大病患者開展集中救治,將1216萬慢病患者納入簽約服務管理,改善貧困人口的健康狀況。聚焦貧困人口主要健康問題與需求,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農村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7年的10.64%提升到2020年的20.02%。
全國共有143.5萬名家庭醫生
諸宏明在會上表示,家庭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健康管理等服務,起到醫防融合的紐帶作用,有效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143.5萬名家庭醫生,他們組建了43.1萬個團隊為居民提供簽約服務。
諸宏明介紹,脫貧攻堅期間,建檔立卡慢病貧困人口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為簽約慢病貧困人群提供了規范的慢病管理服務,有效避免因病返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為了鞏固基本醫療有保障成果,繼續為脫貧人口提供公共衛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詢和中醫干預等綜合服務,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和健康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