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聚焦全球發展,習近平為何提及這個黃土高原的小村莊?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題:聚焦全球發展,習近平為何提及這個黃土高原的小村莊?
中新社記者 邢翀 李京澤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在中國黃土高原的一個小村莊當農民,切身體會到了百姓的稼穡之難和衣食之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24日晚,在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場講述了一段往事。
這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習近平多次提及。在這場以“發展”為題的高層對話會上,面向17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再次提到這個小村莊時說,“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斷發展,才能實現人民對生活安康、社會安寧的夢想。”
山鄉巨變,曾經貧窮落后的陜北小村莊早已換新顏,村民衣食無憂、安居樂業,詮釋著發展是人類幸福之門,成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縮影。當晚的對話會,是習近平此次金磚會晤期間出席的第三場重要活動。外界看來,金磚“中國年”聚焦發展主題,可謂恰逢其時,而習近平以小村莊為例呼吁全球發展更意涵深遠。
這首先在于,發展正是金磚合作的一把“金鑰匙”。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談及金磚合作,習近平曾指出,我們來自世界四大洲的5個國家,為了構筑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的宏偉目標走到了一起。如果說小村莊的變遷是中國發展的鮮活實踐,16年來金磚合作從概念化為現實,再到影響力逐漸擴大,可以說走出了五國發展的“金磚實踐”。
從巴西“富裕路”、印度“綠色電”、南非“現代港”等基礎設施建設,到航天、信息技術、新能源等科技創新領域,一系列務實發展之舉表明,金磚合作不是清談館,而是行動隊,扣住合作發展這條主線,金磚國家合作成色不斷提升。
習近平一直強調發展之于金磚的重要性。而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習近平每場活動必談發展。觀察家認為,習近平在全球發展對話會開場再次提及小村莊往事,也意在喚起金磚合作發展的初心,“牢記金磚國家為什么出發”,致力攜手一起向未來。
再者,在當前全球形勢下,中國這一鄉村的巨變十分具有現實意義,往事背后是深刻的啟示。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而眼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世界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南北發展鴻溝仍在不斷擴大,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普遍放緩,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嚴峻挑戰,甚至當初曾經投下“支持”票的個別國家,又將發展議題政治化、邊緣化,試圖構建“小院高墻”,重塑自身霸權優勢,人類發展面臨重重挑戰。
當全球多年發展成果被吞噬,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下降,人們更加渴望如小村莊的發展,呼喚全球向前邁進發展的步伐。復雜形勢下,又該如何認清發展大勢、再現小村莊式變遷?去年9月,習近平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此次對話會上,習近平呼吁大家“堅定信心,起而行之,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推動全球發展”,并強調,要“把發展置于國際議程中心位置”。
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認為,以發展作為中心議程,打造人人重視發展、各國共謀合作的政治共識,這是源于中國自身發展經驗的總結,也是中國就當前全球發展問題提出的建設性解決方案。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以小村莊往事為例吁全球發展,或還可從習近平此次對話會上引用的這句中國古語中理解其意涵。
五年前的金磚“中國年”,習近平提出“金磚+”理念。5年來“金磚+”合作模式不斷深化拓展,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南南合作、實現聯合自強的典范。專家認為,金磚機制之所以能夠做“加法”,在于一直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致力于描畫共同發展的同心圓。
“我們要真心實意謀發展、齊心協力促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制度環境。”習近平在對話會上如是說。有觀察家指出,習近平曾多次強調,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也不是排外的“小圈子”。而中方再次以鄉村巨變的鮮活實踐來呼吁奏響合作發展的“大合唱”,表明希望就發展凝聚最廣泛的共識,體現出中方謀發展的真心實意。
北京師范大學金磚國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王磊認為,五年前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舉辦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來自亞非拉5個代表性國家與會,此次對話會“金磚+”陣容升級,除金磚五國外,與會國增至13個,其中包括G20、APEC、東盟、獨聯體等輪值主席國。“這凸顯金磚合作的廣泛性和國際影響力,這一機制的成熟魅力使得發展議題能夠得到有效推進,吸引越來越多國家加入。”
一個小村莊的變遷,映照著人類社會關于發展的永恒主題。觀察者認為,百年變局之下,在這場以發展為題的高層次對話會上,習近平分享小村莊所折射的中國發展觀,旨在以發展的智慧促進地區和全球合作,從而“讓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進步的力量越聚越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