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6月30日電 (馮抒敏 王以照)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陳亮30日在南寧表示,平陸運河項目將以“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為目標,通過開展運河沿線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實施自然岸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沿河生態廊道,著力打造低碳運河,力爭將平陸運河打造成為世界級高水平保護的生態運河、綠色運河。
陳亮此間通過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平陸運河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情況時作上述表示。他介紹,平陸運河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珠江—西江流域連接北部灣港的億噸級水運交通大動脈,上游與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西江航運干線相連,向西經邕江直通南寧和左、右江腹地并通云南,向東經郁江直通粵港澳大灣區,向北通過黔江、紅水河或柳江直達貴州,向南由北部灣出海。
圖為2022年1月11日,航拍廣西欽州平陸運河出海處。(無人機照片) 王偉臣 攝此間完成環評審批的平陸運河線路全長約140公里,起點位于南寧市邕江下游150公里的橫州市西津水庫平塘江口,跨沙坪河與欽江支流舊州江分水嶺,經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干流南下進入北部灣欽州港海域。該項目將為廣西及西南地區、中南部分地區開辟最便捷的出海水運新通道,極大釋放航運優勢和潛力。
廣西將實施一系列措施提升平陸運河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一是將“通航、治水、復綠、造景、循環”等理念融入項目設計、建設和運營全過程,不斷完善項目設計期、施工期、運營期的環保措施建議,提升運河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二是在平陸運河沿線兩岸原則上預留1公里的保留區用于建設生態廊道,保護沿線生物多樣性,實施保護性開發。針對性地提出在運河越嶺段布設動物通道,促進運河兩岸間動物的自然交流;保留36處原河道的形態或形成的牛軛湖作為生態涵養區,最終形成“多廊+多點”景觀格局,構建平陸運河生物多樣、豐富的運河生境。
三是合理設置過魚設施和魚類增殖站。擬在平陸運河青年樞紐設置2個魚道,為魚類和水生生物提供洄游通道,恢復欽江的連通性,解決現有青年水閘魚類洄游阻隔問題。并通過建設人工增殖放流站、開展人工增殖放流等有效措施對魚類損失進行補償。
四是建設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對運河沿線陸生、河流和海洋生態進行定期觀測。通過監控系統及時反映平陸運河建設運行后生態環境變化趨勢,并以此為依據不斷完善生態安全措施。
6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在欽州專門召開聽證會,主動向公眾解釋平陸運河飲用水安全、紅樹林占用、航運影響等問題,切實落實行政相對人權利,切實保障民眾對項目建設知情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