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三年未止,歐洲大陸戰火重燃,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疊加交織,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向人類提出了必須嚴肅對待的挑戰。
越是風云變幻、明晦難定的時代,越需要偉大的思想撥云見日,指引人類前進方向。未來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全球需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各國如何實現共同安全?面對這些時代之問,習近平主席作出了中國的回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應時而動 順勢而為
回望歷史長河,每當人類文明之舟行至關鍵交匯口,偉大的思想總能如燈塔般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
“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面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習近平主席一次次以“船”為喻,呼吁各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
2020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時指出:“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我們更要把準方向,掌握好節奏,團結合作,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今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時說:“世界各國與其在190多條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條大船上,共同擁有更美好未來。”今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世界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要穿越驚濤駭浪、駛向光明未來,必須同舟共濟,企圖把誰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
“大船”之喻,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喻,揭示了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現實。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如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中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為紛亂的世界局勢開出了一劑良方,為處在逆流險灘中的世界指明了航向。
從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時提出當今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到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闡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位一體”總體路徑;從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進一步提出建設“五個世界”的總體布局,到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首次提出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再到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鄭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的“六個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邁向實踐,路徑日漸清晰,內涵日益豐富。在這艘命運與共的大船上,中國既是倡導者,更是積極建設者。
大道至簡 實干為要
天下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有了偉大的理念指引,要想走好共同發展之路,更需要深耕厚植。
7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逐步豐富,實踐版圖不斷拓展,中國倡議、中國主張、中國行動,讓世界看到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共同體”。
從與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越南、尼泊爾、柬埔寨、老撾、緬甸、塔吉克斯坦、印尼、土庫曼斯坦、埃及等發展中國家構建起雙邊命運共同體,到推動打造周邊、亞太、中國-東盟、上合組織、中非、中阿、中拉、中國同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再到面向全球倡議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全球發展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由點及面,連線成網,中國提供的新視角展現了心懷人類命運的世界擔當;從全球發展倡議到全球安全倡議,中國倡導的新路徑愈發彰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
“言出必行、有諾必踐”。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鍥而不舍、馳而不息進行努力,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也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自倡議提出之日起,中國便以行踐言,讓世界各國看到了命運與共、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信心和希望。
截至今年6月22日,中國已經同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敞開懷抱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
截至今年5月,中國軍隊已先后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足跡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21年11月,中國菌草項目已在10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給當地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
截至2021年11月,中國企業承建了非洲一半以上的無線站點及高速移動寬帶網絡,累計鋪設超過20萬公里光纖,幫助600萬家庭實現寬帶上網,服務超過9億非洲人民。
自2015年7月開業以來,總部位于上海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批準、提供資金支持的項目累計已有80多個,總額超過310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新開發銀行計劃為成員國提供了100億美元與危機相關的援助。
2015年9月,中國宣布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2017年,中國宣布再向基金增資10億美元。今年6月24日,習近平主席宣布,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億美元基礎上增資10億美元。
……
7年多來,紛亂時局加速演進,人類挑戰愈加嚴峻,中國用自己的實干行動照亮了各國人民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路。從博鰲到達沃斯,從進博會到服貿會,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再到全球安全倡議,中國不斷拓展與世界各國利益的交匯點,以自身發展推動全球發展事業前進,不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心合意同 謀無不成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正因為對時代主題的精準把握和對人類福祉的不懈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寫入黨章和憲法,還先后寫入聯合國決議、安理會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等聯合國正式文件,激起了全球越來越多的回響。
“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更深刻感受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應對全球危機的正確選擇。”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說,“這是一種讓世界共同行動的新方式,讓各國建立起利益共同體,擔負共同責任,創造共同未來。”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認為,中國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那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辟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說,面對持續的沖突動蕩、饑餓貧窮、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人類對命運與共的感受更為強烈,“我們應當共同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部復雜精巧、有機一體的機器,拆掉一個零部件就會使整個機器運轉面臨嚴重困難,被拆的人會受損,拆的人也會受損。”習近平主席不僅用生動的比喻闡述各國命運休戚與共的現實,還指出“心合意同,謀無不成”,只要真心實意謀發展、齊心協力促發展,只要堅持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我們就一定能推動全球發展邁向新時代,造福各國人民。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2021年9月以來,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的全球發展倡議已獲得100多個國家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支持,50多國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要用一種制度取代另一種制度,不是要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地球只有一個,人類的未來也只有一個。共建美好世界呼吁共商共建共享,呼喚開放包容合作。任何以鄰為壑的做法,任何單打獨斗的思路,任何孤芳自賞的傲慢,都不符合時代潮流。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所說:“世界各國風雨同舟、團結合作,才能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7月05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