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健委:全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
中新社北京7月5日電 (馬帥莎)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毛群安5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93歲,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20年階段性目標總體如期實現,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主要目標提前實現。
中國國家衛健委當天就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進展與成效舉行發布會。毛群安介紹說,在2020年健康中國行動試考核指標中,有12個指標提前達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所確定的2022年目標值,6個指標提前達到2030年目標值,目前正在組織2021年度的考核工作。
毛群安指出,健康中國行動實施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5.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覆蓋率達91.7%,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年均下降幅度基本接近預期目標,全國報告新發職業病病例持續下降,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全民健身行動成效方面,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副司長高元義指出,中國每五年舉辦一次全國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和國民體質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比2014年提高3.3個百分點,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合格率,2020年達90.4%,比上一次提高0.8個百分點。
“健身去哪兒”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痛點。高元義表示,這一問題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區、老城區,更多是中老年人身邊健身設施短缺。要解決該問題,需要下力氣建設場地設施,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公共體育場館。國家體育總局和財政部每年支出近10億元人民幣補助低收費或免費開放的體育場館,今年補助的體育場館超2100個。
在中小學健康促進專項行動方面,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劉培俊表示,據各地報告,目前全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課率接近百分之百,學生每天校內體育鍛煉時間超過一小時,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優良率達到33%。
劉培俊表示,經過多年多部門的共同努力,學生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學校健康促進意識和健康促進能力進一步增強,各部門聯合推動中國特色的青少年學生健康促進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