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徐婧 杜燕)為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5周年,“烽火印記——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特展”今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展示了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重點紀念設施和遺址遺跡160多處,展出精品照片200張、珍貴文物50件(套)。據悉,這是抗戰館首次以北京的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遺跡為主要內容,反映北平抗戰歷史的展覽。
本次特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辦和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主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聯合北京18家抗戰類紀念館承辦。
展覽分為“全民族抗戰爆發紀念地核心展示區”“抗戰紀念設施重要展示區”“抗戰遺存重要展示區”三個部分,力求做好片區重要紀念設施和抗戰遺存的闡釋工作,生動展示北京豐富厚重的抗戰文化資源,以及在保護利用抗戰資源方面的巨大成就,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人民的抗戰歷程和黨的中流砥柱作用,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主視頻“烽火印記——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巡禮”,介紹了抗戰主題片區的建設情況,視頻圖像及展覽照片均是抗戰館團隊在上半年調研中實地拍攝。
7日,“烽火印記——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特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 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修復宛平城墻時發現的第29軍戰士戴過的鋼盔、王冷齋著《盧溝橋紀事詩五十首》、第29軍110旅旅長何基灃抗日戰爭時期用過的毯子、1937年7月至9月《倫敦新聞畫報》的精裝合訂本等……第一部分“全民族抗戰爆發紀念地核心展示區”,著重介紹盧溝橋、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等重要抗戰遺存和紀念設施,集中反映了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件,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民族抗戰爆發的歷史經過。尤其是《倫敦新聞畫報》是抗戰館最新征集的文物,收錄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及之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戰斗的相關照片,這些照片是在抗戰館首次公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第二部分“抗戰紀念設施重點展示區”,著重介紹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等抗戰類紀念館,以及櫻桃溝一二·九運動紀念地、黑山扈戰斗紀念園、老帽山六壯士紀念碑亭、英雄母親鄧玉芬雕塑等紀念設施。在這里,觀眾可以看到挺進報社出版的蕭克著《創造新的抗戰根據地問題》油印本、1940年2月蕭克關于冀熱察工作向中央軍委的報告手稿、1940年2月中央軍委給蕭克及冀熱察挺進軍軍政委員會的回電抄件、蕭克用過的衣箱、曹火星1943年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手稿、挖建地道時使用的提燈、婦救會積極分子為傷病員熬藥的藥罐、平北軍分區政委段蘇權給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0團團長白乙化、政治處主任吳濤、參謀長才山的信(文物)、白乙化《備忘錄》手稿等。
在第三部分“抗戰遺存重要展示區”,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北平學生南下請愿示威團出發地)、羅德俊手稿發現地(妙應寺白塔)、中共潞河中學支部舊址(原潞河中學教學樓)、八路軍鄧華支隊司令部舊址、八路軍宋鄧支隊會師地舊址、桃棚村抗戰遺址等以政權建設、文化抗爭、團結互助、平郊斗爭等為主的抗戰遺址遺跡25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設有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重要紀念設施及遺址遺跡地圖、圖表,配有1個觸摸屏,讓觀眾能更充分了解、認識165處北京抗戰紀念設施、遺址遺跡。
抗戰館相關負責人表示,“烽火印記——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特展”是抗戰館首次以北京的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遺跡為主要內容,反映北平抗戰歷史的展覽。每一處抗戰遺存和紀念設施都是京華大地上的烽火印記,都銘記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壯闊進程和光輝歷史,閃耀著偉大的抗戰精神。本展覽將成為社會各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科書。
據悉,結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于7月7日下午1時30分起恢復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