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健委:“十三五”期間全國衛生人員總量年均增長約5%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馬帥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司長許樹強28日在北京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衛生人員總量年均增長約5%,各類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2021年全國衛生人員總量達到1398.3萬人。
中國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共十八大以來各地深化醫改工作進展成效。許樹強表示,人才是衛生健康事業的核心資源,近年來,中國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資源總量穩步增長。
據介紹,2021年,中國衛生人員總量達到1398.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28.7萬人、注冊護士501.8萬人。“十三五”期間,中國衛生人員總量年均增長約5%,各類人才隊伍規模不斷壯大,衛生技術人員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占比例由30.6%提高到42.1%。2021年,全國衛生人員中衛生技術人員占80.4%,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但必須看到,我國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在數量、質量和結構上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不小差距。”許樹強說,“十四五”期間,要遵循衛生健康行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素質,激發人才活力,為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他指出,要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建設,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領軍人才,強化重癥醫學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培訓,發展公共衛生人才隊伍,著重提高病原學鑒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
針對下一步如何促進各地持續深化醫改,許樹強表示,要深入開展廣泛調查研究,著力解決民眾看病就醫的難點痛點問題,要因地制宜謀劃推動醫改工作,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研究提出進入新階段深化醫改的具體目標、任務和實施舉措,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將改革措施切實轉化為人民群眾能感受到的實惠,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的獲得感。
在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許樹強指出,通過改革發展,到2025年,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中西醫發展更加協調,有序就醫和診療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到2035年,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